山東首創空氣生態補償 七千萬“賭局”背后的贏家

如何應對地方治污懶政,如何撬動地方財政資金,山東在全國首創“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省里和地市“對賭”。近日,第一季度共7029萬元的補償資金分落各個地市。
生態補償辦法很有效,山東人很要面子,罰一分錢也事關面子。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如何應對地方治污懶政,如何撬動地方財政資金,山東在全國首創“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省里和地市“對賭”。近日,第一季度共7029萬元的補償資金分落各個地市。

“生態補償辦法很有效。獎罰不在多少,山東人很要面子,罰一分錢也事關面子。”不僅僅是面子,山東地方環保官員已明顯感受到“里子”的變化。

山東首創空氣質量補償,污染物季度均值降1微克/平方米,省里補償地市20萬元。 (何籽/圖)

在一場全國首創的“賭局”里,山東省政府“輸”了。不過,這個“輸家”卻是樂呵呵地掏出了7029萬元,在接下來的“賭局”中,它還愿意掏更多錢。

“贏家”是山東省17個地市,最大“贏家”是聊城,入賬950萬元,成了各地競相效仿的取經對象;最小的是煙臺,32萬元。贏得少“沒面子”,這座城市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賭局”籌碼是每季度空氣污染物的同比均值,直觀來說,1微克/立方米的污染物均值相當于20萬元。

這個“賭局”來自《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014年1月1日起實施,每個季度,省一級和地市“對賭”空氣質量。

這是山東省治理空氣污染的“新玩法”。此前,生態補償概念更多運用于水領域,而將之移植到空氣治理上的,山東屬全國首創,也是目前唯一一家。

7029萬元,正是山東2014年第一季度兌現的全省補償金額。全省17個城市空氣質量都同比改善,都獲得了生態補償資金。

近年來,霧霾圍城,民眾怨聲載道,政府一時之間有“病急亂投醫”之態,戒煙、人工降雨、禁止露天燒烤等都成為大氣污染防控措施。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辦法是否也是亂抓的一味“藥”呢?

“賭局”出生記

每天通過手機看本城市每個空氣監測站數據在全省乃至全國的排名,成為山東省不少城市環保官員的習慣。

這個習慣是被迫養成的。早在2013年1月1日起,山東省每月就將17地市的空氣質量排名公之于眾。而《辦法》的實施,則將排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韻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