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觀眾這門產業 鼓掌、歡呼、尖叫、領錢

在北京,平均每天有超過5000名職業觀眾坐在全市的二三十個錄影棚里,鼓掌、歡呼、大笑、流淚,然后在電視節目錄制結束后拿錢走人。節目組每請一位觀眾平均花費100元左右,據此計算,2014年北京的職業觀眾市場規模約1.8億元。

責任編輯:李曉婷 袁蕾 實習生 陸璐 席郁蘭 馮浩鵬

大媽大爺、高校學生、民企國企員工,都是職業觀眾的來源。錄制一天節目,節目組通常為每個普通職業觀眾支付80元,而最終只有40元落到觀眾手里。觀眾和電視臺之間隔著五層群頭,每層群頭從每個觀眾抽取5到10元的利潤,層級越高,收入越多。 (CFP/圖)

在北京,平均每天有超過5000名職業觀眾坐在全市的二三十個錄影棚里,鼓掌、歡呼、大笑、流淚,然后在電視節目錄制結束后拿錢走人。節目組每請一位觀眾平均花費100元左右,據此計算,2014年北京的職業觀眾市場規模約1.8億元。上海的情況與此類似。

群頭金字塔:80元的觀眾費,觀眾能拿到多少

“啊,難道還有錢拿?”

2015年4月27日,一家電視臺綜藝節目錄制現場,坐在南方周末記者左邊的一位大媽感到很驚訝。

大媽來自北京大興,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電視節目錄制。聽說能上電視,錄制地點又在家門口的星光影視園,她就跟幾個街坊一塊報了名。

錄影棚門口擠擠攘攘。雖然臨近“五一”,這檔沒有明星的平民選秀節目仍然請來了近300名觀眾。在1200平米的錄影棚里,觀眾席和舞臺兩側的選手池最終塞滿了人。

群頭告訴大媽,看節目要聽導演指揮。伴隨著動感的音樂,兩臺搖臂攝像機緩緩擺動,現場導演腰間纏著微型擴音器站上舞臺。在她的示意下,觀眾們起立,沖著滑向觀眾席上方的攝像機鏡頭鼓掌歡呼。跟著她的手勢,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掀起陣陣高潮,這段錄制持續了10分鐘。

節目正式開錄后不久,大媽歪在柔軟的椅背上睡著了。直到一位年輕的四川姑娘跳起熱舞,大媽睜開眼,按亮了表決器。

“你不喜歡她嗎?”坐在大媽左邊的大爺小聲嘀咕。“喜歡啊,我這兒不投票呢!”“那是否決票!”

大爺大媽被安排在觀眾席后排不顯眼的位置,在那里坐5個小時,沒有報酬。

坐在觀眾席前排的是年輕觀眾,每人可以拿到50元,但規矩很嚴格:不能早退、打瞌睡或者玩手機,需要在每個選手表演時鼓掌或者投否決票,并在主持人訪談選手時認真聽故事,作出反應。

這些領錢的觀眾被稱為職業觀眾,組織他們來錄制節目的人叫做“群頭”。

層級制是群頭社會最常見的形態。直接與大爺大媽和年輕觀眾打交道的群頭,處于最底層。

長期待在上海的小宋就是初級群頭,被戲稱為“人販子”。他為很多節目服務:《你正常嗎》《媽媽咪呀》《金星脫口秀》《出彩中國人》《星廚駕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微信里發布各種電視節目錄制信息,召集到觀眾后登記姓名、電話,扣下身份證,然后守著自己的十幾個觀眾,在攝影棚外等一整天。

小宋們沒有回頭客,在跟場時也很少與觀眾說笑。在他們看來,這行就是一錘子買賣,賺點辛苦錢。每招到一個年輕觀眾,上線會給小宋45元:40元給觀眾,小宋自己賺5元。事實上,節目組通常為每個觀眾至少會支付80元,剩下的錢被小宋的上線們——另外四層群頭抽走了。

李寧混到了第三層群頭。2007年,他離開山東菏澤的城中村來到北京。當了一次職業觀眾以后,這個80后決心做群頭。奮斗七年多,李寧已經不需要直接招人。每招一個年輕觀眾,上線會給他60元,他再按50元的價格把活派給手下的小群頭,自己抽取10元的提成。如今,李寧每個月收入超過3萬元,還把20歲的胞弟接來北京入伙。

湖南人李子輝是處于金字塔頂端的那類群頭,他直接從節目組拿錢。李子輝生意最好時一個月賺過十幾萬,如今他已經幾年沒去過節目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