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治霾選擇題
空氣好了,經濟差了;民眾點贊,企業抱怨。山東臨沂的環保風暴,遭遇著現實和利益的嚴峻挑戰。而這有可能是中國環保治理持續深入后,各地亟需作答的選擇題。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江泉集團。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現在已經空空蕩蕩,幾乎所有的煙囪都停止了冒煙。
空氣好了,經濟差了;民眾點贊,企業抱怨。山東臨沂的環保風暴,遭遇著現實和利益的嚴峻挑戰。而這有可能是中國環保治理持續深入后,各地亟需作答的選擇題。
在山東臨沂,一場空前的鐵腕治霾風暴,正承受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民間評價:
受益于環境改善的市民贊嘆政府終于動真格,利益受損的企業主和產業工人們卻在四處抱怨:“全中國其它同樣被約談的地方,都沒有采取這樣的極端措施。”
四個月前,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暗訪臨沂,查出當地眾多企業存在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市長旋即被環保部約談。在連續被央視曝光后,臨沂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風暴——所有被曝光和未曝光的違法企業,一律停產。
如今,昔日臨沂最大的工業園區、稅收最大的來源地羅莊區,正身陷經濟衰退的危險。
2015年6月底,這場風暴仍在持續。昔日熱鬧的街道上顯得冷清,幾乎所有的煙囪都停止了對外冒煙,付莊街道的臨工市場和大街上,每天擠滿了等待招工的工人。
這還不是全部。這場“休克式療法”看起來尚沒有結束的日程表。但讓人頭痛的事情,似乎才剛剛開始。
大量企業關停后,十萬工人失業正帶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工人沒有工作,盜搶案件在增多。”羅莊區一位基層派出所副所長說。
潛在的金融風險也漸成燃眉之勢。臨沂市銀監局已經警告,所有被關停的企業涉及銀行直接擔保354億元,到第二圈擔保達1496億元,亟待善后。
“如果再不開工,我們將要起訴政府,要求他們承擔違約責任。”當地有利益受損的企業老總說,手里拿著當年招商引資時,政府承諾解決手續問題的合同。
更多的涉事企業則選擇沉默,“沒法說,請你理解,除非我們企業不想在這干了。”
坐不住的地方官員已經行動起來。幾天前,臨沂市政府剛剛宣布成立了以市長為小組長、羅莊區區委書記為副組長的復工協調小組,全面入駐臨沂最大的企業華盛江泉集團,以化解隨時可能爆發的危機。
“請你聯系宣傳科。”7月1日中午,臨沂市環保局局長趙志德匆匆掛斷電話說。此時,他正在陪同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官員的路上。
這場治霾風暴正負重走向最關鍵的路口。
“打擊一批、震懾一片、教育一方”
據臨沂的官員稱,環保部督查組2015年1月中旬就開始入駐臨沂,直至2月6日才公開身份進廠。“新環保法的第一槍剛好對準了臨沂。”臨沂市環保系統一位官員說。
這是針對大氣污染治理全國性督查行動的一部分。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事后宣布,此次明察暗訪,針對的正是臨沂市的大氣污染治理情況和區域環境空氣狀況。
與以往不同,此次執法,督查中心的人帶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全程拍攝。“2月6日公開露面時,環保部的人就現場播放了視頻。”一位現場見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