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的電視演說
“司法責任制改革,使院長、庭長不再審批案子,和普通法官一樣去一線辦案。這樣讓法官真正成為法官,大法官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法官,而不是過去那種高高在上、只說不練的行政官員?!?/blockquote>責任編輯:蘇永通
鎂光燈下的大法官
(本文首發于2017年10月26日《南方周末》)
時下紅火的電視演說節目,五位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法官第一次登臺亮相,面向公眾講述他們親歷的法治故事。
“司法責任制改革,使院長、庭長不再審批案子,和普通法官一樣去一線辦案。這樣讓法官真正成為法官,大法官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法官,而不是過去那種高高在上、只說不練的行政官員。”
鎂光燈下,中央電視臺《法治中國說》欄目演講臺前,來了五位特殊的主講人,他們是最高法的五位大法官——江必新、李少平、杜萬華、胡云騰、劉貴祥。
2017年10月13日起,《法治中國說》第一季“大法官說”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播出。從平凡的家事審判,到宏大的司法改革,五位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面向公眾講述。
許多演講內容,來自親身體驗。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大法官紛紛披上法袍、敲響法槌、寫下判決。無論審案還是演說,他們越來越接近公眾對于職業法官的想象和期待。
“能不能找大法官出來說”
把大法官請到電視節目中,央視《法律講堂》制片人蘇大為經過了深入的受眾調研,他發現,“觀眾最期待的就是大法官講述法治故事”。隨后,蘇大為和最高法院工作人員共同策劃2017年將推出的新演說節目《法治中國說》,對方主動提議“看能不能請大法官做電視演說”。這個想法得到了最高法院相關領導的支持。
雖然“只要大法官一來,就能引起關注”,但大法官具體說什么怎么說,從2017年初起節目組整整策劃了半年時間。
此前,大法官曾以其它形式上過電視。央視《今日說法》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做過幾期《大法官開庭》特別節目,記錄了大法官審理的一些案件,以案情為主,采訪大法官為輔。
比起對話或點評,讓大法官自個兒發表一番電視演講,難度顯然更大。最高人民法院和節目組來回討論了幾輪后,才定下“十六字方針”:國家高度、百姓視角、院長主導、專家互動。第一季節目共五集,主題分別為:家事審判、執行難、公益訴訟、冤假錯案和司法改革。
“既是十八大以來法治工作中的亮點,同時也貼近老百姓的生活,”蘇大為說,“講得太淺顯了,不符合他(大法官)的身份,講得太深奧了,老百姓聽不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