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向隱疾開刀

“騰訊要做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龐大的游戲公司?!?/blockquote>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從2018年1月至10月,騰訊股價跌去四成多。(王偉凱/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大公司病、不科技和游戲依賴癥 騰訊向隱疾開刀》)

“騰訊要做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龐大的游戲公司。”

“做PPT是為了開會,開會是為了把PPT做得更好,PPT做好之后再開會。”

“我們早些年做項目時,十來個就可以了?,F在一個項目動不動就幾十人、上百人,有些東西已經發生了變化。”

2018年9月30日清晨,國慶假日到來前,騰訊(00700.HK)發布了《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公開信。此時,距離騰訊上一次調整組織架構已經過去6年。

騰訊判斷,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下半場——產業互聯網時期,他們的使命將由“做好連接”變成了“做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業務上,則由To C(消費者)轉向了To B(企業);架構上,也由七大事業群變成了六大事業群,并成立了自己的技術委員會。

騰訊此次突然變陣,顯然是意識到了內部的危機。

2018年1月,騰訊的股價抵達歷史頂峰——475.6港元,但此后便轉頭向下。到了10月10日,股價跌到265港元,8個月的時間,跌去四成多。

表面的原因是整個網游行業在這一年遭遇黑天鵝事件——所有游戲版號的發放全面暫停,2018年第二季度,騰訊游戲業務收入大幅下滑。過去多年來,游戲業務一直都為騰訊貢獻一半左右的收入。

五年前,財經作家吳曉波開始寫《騰訊傳》時遇到了一個困惑,這家頂級互聯網公司,卻養著5000名游戲開發人員,他不知道該如何定義騰訊。

如今,這個困惑依然存在。擁有QQ、微信、王者榮耀、財付通和投資基金的騰訊,是社交公司、游戲公司和金融公司;打造了《創造101》、下設三個影業公司的騰訊,還可以說是娛樂公司;但沒有CTO(首席技術官)、沒有技術中臺的騰訊,卻很難定義是一家科技公司。

20歲的騰訊已經步入成熟期,但似乎又陷入了中年危機。一位接近騰訊高層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直言,騰訊的這次危機不亞于當年馬化騰賣QQ的那次,騰訊到了共克時艱的時候。

游戲雙刃劍

吳曉波的《騰訊傳》寫到了2016年,從2011年到2017年,正是騰訊游戲的大爆發時期。梳理騰訊財報可知,2009年騰訊首次在財報中公開網絡游戲的收入情況,當年收入是53.85億元,占總體收入的32.5%。到了2011年,游戲收入占比首次超過一半達到55.52%。此后四年,游戲一直都為騰訊貢獻一半左右的收入。

在游戲界,騰訊成為無可撼動的老大,多年來,其每年的收入要超過第二名、第三名的總和。

2016年《王者榮耀》火爆全國,僅賣皮膚,就日賺億元。當年《王者榮耀》團隊獲得了2億元的年終獎,其創始人被媒體曝光斥資9800萬港元在香港買樓。

不過,到了2018年,騰訊游戲業務遇到了大麻煩。

2018年3月29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游戲申報審批重要事項通知》,稱由于機構改革,所有游戲版號的發放全面暫停,且并未通知暫停期限。直到今天,版號一直沒有開放申請。

“如果獲得不了版號,游戲就無法實現商業化,對于游戲公司來說,只能干等著,或者燒錢繼續維持服務器的運轉。”一位游戲行業的從業者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受版號審批限制的影響,整個2018年游戲市場都不太景氣。

根據《2018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游戲市場整體收入1050億元,同比僅增長5.2%,而過去三年這一增幅分別達到21.9%、30.1%、26.7%。

以時下火爆的“吃雞”游戲為例,它曾被寄予厚望,有望成為繼《王者榮耀》之后,騰訊打造的又一款史詩級的游戲。但就因為沒有版號,不能賣皮膚、賣裝備,而無法商業化。

根據騰訊2018年中期財報,智能手機的游戲收入同比增長了19%,但環比下降了19%。同時,在手機游戲日活呈現兩位數增長的同時,來自每個用戶的收入卻在減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吃雞”游戲沒有實現商業化。

一位游戲行業資深從業者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在近期,騰訊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