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球而非籃球的思維做教育
在2019年的一次教育會議上,我聽到《異數》(Outlier)等暢銷書的作者邁爾康姆·格萊德維爾(Malcolm Gladwell)的演講。演講中他嘲笑了那些給哈佛等著名商學院捐款的所謂慈善家,說常青藤大學外加斯坦福,每個學校的發展基金,分攤在每個學生頭上高達140萬美元,為什么慈善家湊這熱鬧?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文首發于2019年8月29日《南方周末》)
籃球就是一種強鏈思維:美國最出色的籃球隊,成功往往就靠前面三個人。一場好的足球比賽,需要所有成員的配合,球在哪一個球員足下傳丟,比賽都會輸掉。
在2019年的一次教育會議上,我聽到《異數》(Outlier)等暢銷書的作者邁爾康姆·格萊德維爾(Malcolm Gladwell)的演講。演講中他嘲笑了那些給哈佛等著名商學院捐款的所謂慈善家,說常青藤大學外加斯坦福,每個學校的發展基金,分攤在每個學生頭上高達140萬美元,為什么慈善家湊這熱鬧?還不如把鋼用在刀刃上,支持那些更需要的學校。他說給哈佛捐款,是“強鏈思維”(strong link thinking),不是追求改進,而是一種趨炎附勢。他接著說到體育,說籃球就是一種強鏈思維:美國最出色的籃球隊,成功往往就靠前面三個人,例如喬丹或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凱文·杜蘭特(Kevin Durant)等。他戲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