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一個縣級政府的“新生”
“5·12”,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沒有因奧運的巨大喜悅而埋沒。9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時說,“一定要再建一個新北川”。在這里,一切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5·12”,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沒有因奧運的巨大喜悅而埋沒。9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時說,“一定要再建一個新北川”。在這里,一切才剛剛開始——
“別的災區頂多是傷筋動骨,北川則是大腦癱瘓。”作為一個縣級政權,北川如何在這種極端情景下重建與運作?
“找朋友”是當前北川公務員聊天時的最大熱點,為失去配偶的職員找朋友則被領導當成“私下里的大事”來抓。
目前北川有縣委常委19人,副縣長16人。
因為地震,一些部門的地位與以前也有所不同。如民政局、殘聯、糧食局等傳統弱勢單位功能大大加強。
北川重建黨工委、管委會和縣委、縣政府將在一所學校中辦公三年
“5·12”地震中,受災最重的是北川,而北川受災最重的是縣城。與其他受災地區相比,北川震災的一大特點在于公務員階層傷亡慘重。地震中,北川共有466名在職機關事業單位干部(不含教師和醫務人員)遇難,其中縣處級5人,科級80人。民政局、財政局、教體局、法院等單位,在職人員死亡人數超過一半。用一位北川掛職干部的話說:“別的災區頂多是傷筋動骨,北川則是大腦癱瘓。”作為一個縣級政權,北川如何在這種極端情景下重建與運作?南方周末記者日前重訪北川,予以觀察。
臨時縣城
北川是“5·12”地震后惟一確定縣城異地重建的縣,新縣城初步選在安縣黃土鎮板凳橋村。據悉,該方案已由四川省報至國務院待批。
新縣城建起之前,北川的縣城暫定于安縣安昌鎮。為了方便管理,綿陽市開會宣布由北川“代管”安縣的安昌、永安二鎮及黃土鎮的六個村,共計8萬余人,約為北川震前人口的一半。
但由于目前尚未正式劃歸北川,上述地區的處境頗為尷尬。安昌鎮政府一位官員坦言,安昌由北川代管之后,在救災錢物方面基本與安縣沒有關系,安縣電視臺也不再播安昌的新聞;與此同時,由于北川只是“代管”,尚未取得法定的管轄權,因此在對其分配救災款物方面亦有猶疑。值得一提的是,安昌恰恰是安縣的老縣城。2002年,出于防震等多種原因考慮,經國務院批準,安縣縣城遷至臨近綿陽市區的花荄鎮。
安昌當地人對北川人的入駐表示歡迎。當初安縣縣城遷至花荄鎮,安昌因此元氣大傷,地震之后,由于北川縣城的重建,安昌人認為迎來了發展機遇。特別是干部階層很是期待,因為北川雖然人口和經濟總量在綿陽市倒數第一,但由于是少數民族自治縣,公務員工資福利高于安縣。在安昌民間,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被演繹為“北川,歡迎你”,堪稱安昌人的心聲。
目前,北川絕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