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薄弱,質量參差不齊

網課在疫情期間成為中小學生學習的新形式。但在鄉村,網絡和智能設備并不是家庭必備品。面對網課,貧困的鄉村家庭產生了新的壓力。

責任編輯:張玥晗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湖北孩子嘉杰今年八年級。收到公益組織贈送的平板電腦之前,他一直用爸爸的手機上課,手機性能不好,家里也沒有WiFi,為了上課,經常蹭鄰居家的網絡。有了新設備,嘉杰搬了一張小桌子,在院子里找了一個信號好的角落,專心上網課。 (受訪者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16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網課在疫情期間成為中小學生學習的新形式。但在鄉村,網絡和智能設備并不是家庭必備品。面對網課,貧困的鄉村家庭產生了新的壓力。

除了缺乏相關上課設備,鄉村學校普遍缺乏系統組織網課的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養。兩個月的網課教育,進一步放大了鄉村教育的薄弱環節。

“終于上課了?!?月下旬,云南瀾滄縣富東鄉中學正式開學,在家上網課的李云松了口氣。

自2月5日學校要求上網課以來,讀初三的李云一直用父親的手機上課。有時,父親上山采茶、下地干活需要帶手機出門,她的課程只能晚上補,即將畢業的李云感到學習壓力,而像她這樣的學生并不是少數。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發布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隨后各地中小學校開展了“停課不停學”的在線教育,據統計,中國約2.76億在校學生用網課形式進行在線學習。

網課在疫情期間成為中小學生學習的新形式,但在鄉村,網絡和智能設備并不是家庭必備品。面對網課,貧困的鄉村家庭產生了新的壓力,曾有媒體報道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為了上課,甚至爬到山坡上找網絡信號。

為了幫助鄉村貧困學生上網課,陸續有公益組織開展了贈送智能設備的活動,但他們在持續調研中發現,除了缺乏相關上課設備,鄉村學校普遍缺乏系統組織網課的能力和基本的信息素養,疫情期間的網課凸顯并進一步放大了鄉村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

缺設備、網絡信號和家長陪伴

李云的網課從早上8點半開始。她通常7點起床,先給父母做早飯,干完家務,再用父親的手機登錄微信,開始上課。

和常見的網絡直播課不同,李云的網絡課不能視頻,都是語音和文字。老師按照科目組建了微信群組,如“畢業班網絡教學群”“畢業班網絡輔導群”。上課方式是老師在群里發60秒語音或每個知識點的文字介紹。

全天一共10節課,上到晚上9:50。李云喜歡上語文和歷史,語文老師總是隨機點名回答問題,如果錯了,要給老師打電話背古詩;上歷史課時,老師會要求學生在群里接龍某個歷史事件的年份、人物,互動多,很有趣。有些課互動少了,李云會覺得無聊。

她一直想回學校,因為學校的環境好,在家上課,家里人走來走去,說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