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 | 變味的教師節:恐懼下的禮物
普遍存在于家長群中的贊美與感恩,更多是來自一份對孩子的擔心和焦慮,希望他們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也能過得好一些
(本文首發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如何在教師節給老師們送禮,成了家長們的共同話題。
2020年9月10日,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教師節。多年以來,印象中只為感謝師恩而存在的節日,突然有了工具化的作用,成為了一個送禮的“契機”。
今年9月1日,我家小朋友開始進入了上海市的一家公立幼兒園學習。一周后,如何在教師節給老師們送禮,成了家長們的共同話題。
在是否需要送禮這件事上,是沒什么討論空間的,它是一種共識。難的是,送什么、價值幾何,以及如何送出去……這些操作層面的問題。
這種角色的逆轉還要從9月1日說起。在此之前,我們把孩子送去了家里附近的私立托班,均價每月四五千元。托班期間,老師和院長普遍帶著春風化雨的態度耐心對待家長的種種質疑和不滿,每天上傳孩子們吃飯、睡覺、上課的視頻和照片。
但是這種權力關系從正式進入幼兒園起開始逆轉了。家長群中,老師每有發言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