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老兵:“和平,都是拿命換來的” | 抗美援朝70周年②

“與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們是幸運的?!壁w英遠說,為什么我們中國能取得勝利?我覺得我們中國軍人是不怕死的,我們敢于和敵人拼命。

“停戰的那一刻特別高興。我們把所有房間都點上蠟燭,防空洞門口遮光的棉布簾也掀起來了,終于不怕火光暴露目標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14年3月28日,搭載437具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的專機降落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禮兵護送覆蓋著國旗的437具志愿軍烈士遺骸棺槨進至棺槨擺放區。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圖)

朝鮮邊陲重鎮新義州,與中國遼寧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一江相隔,南北相望。

1950年7月,越過三八線的美軍飛機,肆無忌憚地向新義州城投擲炸彈。這座自明朝以來的通商大城,數次變成一片火海。

不少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入朝第一站,就是新義州。

“我們先從遼寧丹東乘火車到朝鮮新義州,然后從這里下車徒步行軍,向目的地進發?!痹驹杠姾笄诓恳环植窟\輸一團戰士楊慶茂回憶。在志愿軍中,曾流行這樣一句話,白天是美國飛機的,夜晚是志愿軍的。

千里行軍、物資匱乏、戰火無情……面對惡劣的環境和強大的敵人,志愿軍戰士們浴血奮戰,打出了中國的軍威國威。

85歲的志愿軍老戰士陳漢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這一代人吃夠了戰亂的苦。童年時經歷抗日戰爭,青年時經歷抗美援朝。正因為經歷過艱難困苦,所以更知道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p>

 運輸,“就像螞蟻搬家”

“當時老美的飛機過了鴨綠江,東北人擔心戰火燒到國內來?!?/p>

楊慶茂是遼寧沈陽海城縣南臺鎮人,在家里排行老四。1950年秋天,大批解放軍部隊來到南臺鎮駐扎。18歲的楊慶茂心中隱約意識到,這可能跟鄰國的那場戰火有關。

唇亡齒寒,戶破堂危。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作戰,全國各地掀起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楊慶茂告別親人,參軍入伍,于1951年1月5日入朝,從一個農民變成了志愿軍戰士。

楊慶茂入朝之際,正值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結束。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中國人民志愿軍接連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圣誕節前攻占朝鮮的計劃,扭轉了朝鮮戰局。接著,中朝軍隊更是將“聯合國軍”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度線附近地區。

勝利背后,是巨大的戰爭物資消耗。

多年后,洪學智將軍在回憶錄中寫道,三次戰役后,我軍戰線迅速南伸,運輸線已延長到500-700公里,再加上敵機瘋狂轟炸,運輸工具缺乏,補給更加困難……

入朝后,楊慶茂被分到志愿軍后勤一分部運輸一團工作,負責多個前線主力部隊如38軍、39軍等部隊的后勤物資保障。

一列列火車載著白面、大米、炮彈、膠鞋等物資,從中國運到朝鮮。楊慶茂的任務就是把火車拉來的物資,卸裝到汽車、卡車上,隨后再由汽車兵送到前線。一年多的時間里,楊慶茂和戰友們用肩扛、用手提、用小推車運,“就像螞蟻搬家?!?/p>

運輸兵分成甲、乙、丙三等勞動力,楊慶茂最羨慕甲級勞動力,“他們能扛400斤白面,4條白面袋子都能摞起來扛?!?/p>

志愿軍連續取得三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