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首次公布“不合憲”案例

國家機關很少提審查要求,真正活躍的是公民的審查建議。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收到公民、社會組織提出的審查建議5146件,為近4年最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年內將探索在合憲性審查中適時解釋憲法。

(本文首發于2021年2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19年1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關于2019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的匯報。 (中國人大網截圖/圖)

看到首次公開“不合憲”案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翔多少有些意外,這位憲法學者“沒想到來得這么快,原本以為還要再等上一兩年”。

2021年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了2020年備案審查工作報告。報告顯示,有些地方立法規定民族學校用民族語言教學,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審查后認為,前述規定與憲法關于國家推廣全國通用普通話的規定不一致,也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有關法律規定不一致,已要求制定機關修改。

全國人大常委會自2017年開始聽取備案審查工作報告,并公開報告。這是報告首次將“合憲、涉憲性問題”單列,并披露了“不合憲”案例。

“如果說過去還只是探索,2020年的合憲性審查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蓖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備案審查制度研究中心主任,他認為突破背后,與落實憲法監督相關。

過去“回避”憲法字眼

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聽取備案審查工作報告的次年,2018年3月11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成立。如何推進合憲性審查,成了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

當年3月14日,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監察法草案統一審議,這是該委員會成立后的首次集體履職。而后,無論是人民法院組織法的修訂,還是外商投資法的制定,有關合憲性審查的表述屢見報端。

“就現有的體制和程序而言,這屬于合憲性審查中的‘前端’?!睆埾杞忉?,即在法律草案的審議過程中進行合憲性審查?!扒岸恕钡暮蠎椥詫彶?,在過去兩年有不小變化。張翔回憶,民法典出臺前夕,201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邀請相關專家,召開過一次民法典草案合憲、涉憲性問題的座談會。

張翔的印象中,那好像是有關部門第一次就某部法律草案的合憲性審查專門召開會議、邀請學者討論。他向法工委工作人員求證,對方明確說“是”。他還記得,討論會上就“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否合乎憲法規定發生了激烈的爭議。最終通過的民法典中,人格權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