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們總希望在強奸案件中看到完美的受害者?
沒有哪種證據能夠表明,你按照某種方式著裝,以某種方式行事,用某種社會規定的“好女孩準則”約束自己,就不會被侵犯。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完美受害人”理論背后的漏洞。
這陣子,除了東京奧運,人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吳姓男星涉嫌強奸的新聞了。今年6月,都美竹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自己與吳亦凡的交往過程,并且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吳亦凡的性丑聞事件。
消息一出,除了明確站隊雙方的支持者,不少聲音提出了質疑,認為都美竹“想要名想要利”,舉報吳亦凡只是因為“價錢沒談好”。直到7月底,北京朝陽警方發布了初步的調查情況通報,稱吳某凡因涉嫌強奸罪,已被公安分局刑事拘留,多個官媒也發表了相關評論,算是給這件丑聞敲下實錘。
而在奧運會剛過去不久,另一件涉嫌性侵的新聞也進入人們視線。經阿里巴巴員工指認,自己按照領導要求陪商家喝酒,灌醉后遭到猥褻和強奸,該話題與“阿里巴巴破冰文化”熱度高居不下。隨后,阿里公布了涉事男員工被辭退的決定。
由于兩件事情均處于警方調查取證階段,真相還沒有水落石出。隨著大眾對相關案件的討論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