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涉自殺,教育局致歉:全國政協委員認為不能因噎廢食
其中涉及自殺的相關題目,應該面向經過初篩以后有抑郁傾向的學生,不能面向全體學生。我覺得這項政策在落地時可能急了點。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談自殺問題類似于談性,大部分家長談性色變,談自殺也色變。我也有孩子,對于性,我的做法就是和孩子正面溝通。
很多中小學都有這樣的孩子,大家都覺得他們是定時炸彈,沒準哪天就會爆炸,但又都不愿意去面對,不敢去碰,更談不上為這些孩子提供足夠的關懷了。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什么也不做是最安全的,但也是最不負責任的。
責任編輯:何海寧
李莉娟在2021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
作為一名大學心理學專業教師,全國政協委員、青海民族大學副教授李莉娟已連續兩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提交提案。2020年,李莉娟明確建議針對兒童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篩查,通過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將孩子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在萌芽狀態解決掉。
提案引起有關部門重視。2020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首次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高中及高等院校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2021年,李莉娟建議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她在提案中寫道,對于青少年抑郁癥的干預,應“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聯動”,此外,“提高家長心理健康素養刻不容緩”。
2021年10月15日,教育部以文件形式就李莉娟的提案作出答復,首次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11月4日,教育部網站公開此份文件。
當得知自己的建議化為教育部的文件后,李莉娟十分驚喜。更讓她驚喜的是,這項政策很快“落地”了——有的地方已經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抑郁癥篩查工作。
但是,隨后發生的事情卻引起她的擔憂:2021年11月18日,上海長寧區部分家長得知,有小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涉及若干自殺字眼和消極內容,這讓部分家長深感不安。為此,他們在網上發聲,引發輿論關注。
11月19日,上海寧長寧區教育局發布通報,表示已要求停止該項調查的問卷工作,承認對問卷內容審核把關不嚴,引發學生困惑和家長擔憂,該局對此致歉,并將進一步調查處理。
看到上述報道,李莉娟擔心,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篩查工作,會不會剛一起步就面臨夭折。她通過本報呼吁:心理健康篩查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需要家長、學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不能因存在問題和遇到困難就放棄。
以下為南方周末記者對李莉娟的專訪。
堵不如疏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上海市長寧區心理健康調查涉自殺內容?
李莉娟:這個問卷調查其實是長寧區在落實教育部文件時的一個舉措,通過心理測評量表來篩查中小學生是否患有抑郁癥,學生接受相關問卷調查后,經專業人員通過分析答卷,并結合其他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