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漂綠榜(2023-2024年)

“漂綠”,英文為“Greenwashing”,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在《劍橋詞典》中,其釋義為企業夸大自身環保行為,并誤導消費者信以為真。

南方周末在2009年將這一概念引入中國公共媒體視野,至今已發布9期中國漂綠榜。從譴責到監管,2008年以來,尤其是2022年至今,全球漂綠的監管規則不斷完善。

今天,是中國漂綠榜第10次發布。

不只是衣食住行,漂綠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 (農健/圖)

“中國漂綠榜(2023-2024年)”評選說明

“漂綠”英文為“Greenwashing”,由單詞“Whitewash”(粉飾、掩飾)演變而來。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美國環保人士Jay Westerveld在譴責酒店“節約毛巾”行為時使用了該詞。

在《劍橋詞典》中,漂綠的釋義是“企業夸大自身環保行為,并誤導消費者信以為真”,也就是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示自身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言行不一。

目前,在監管體系當中,漂綠往往與誤導性聲稱(Misleading Claim)相關,例如一些企業通過聲稱、綠色包裝和自然圖像來傳達環保理念,但實際上并沒有做出真正的環保行動。漂綠會破壞真正的可持續努力,降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

評選要求

2008年以來,尤其是2022年至今,“漂綠”的監管規則不斷完善(詳見附件)。

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梳理歸納了全球10個國家/地區的18項政策,對含義相近的指標提煉關鍵詞、統計頻次,得到13條參考原則。

此外,根據南方周末歷年漂綠榜和已有研究,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多,環保罰單亦多是中國漂綠現象一大特征。例如企業明面上享受綠色金融、稅收優惠或是獲得綠色榮譽,暗地里卻因重大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受罰。

故增設“是否存在重大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為第14項參考原則。

根據漂綠已有學術研究,企業選擇性披露(Selective Disclosure)被普遍認為是典型的漂綠方式。例如企業報喜不報憂,在各類報告中著重提及綠色成就,忽略環境違法違規的披露。

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務的意見》發布會上明確提出,審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案件,要強化企業環境責任意識,依法披露環境信息,有效遏制資本市場“洗綠”“漂綠”不法行為。

故增設“是否選擇性披露”為第15項參考原則。

(劉宇宇/圖)

征詢10位不同領域的利益相關方建議、對31位可持續消費者進行調研后,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最終推出6項鑒別漂綠的一般原則。

1.是否避免一般性聲稱

企業應避免做出一般性的環境聲稱,如僅提到“環境友好”“綠色產品”“可持續”等,但沒有給出具體的說明和解釋。

漂綠舉例:包裝上標注為“綠色產品”,但未說明包含哪些綠色指標、數據。

2.是否明確

環境聲稱應當明確,可參照以下原則:

√不避重就輕,不得故意遺漏、隱藏或縮小產品的環境影響;

√不以偏概全,若環境聲稱僅針對產品或包裝的一部分而非整體,則應明確指出是哪一部分;

√不牽強附會,在使用視覺元素時不應給人錯誤的印象,不使用看似值得信任的圖像;

√具有比較公平,數據表達不得夸大。

漂綠舉例:一款產品的包裝僅使用了10%的回收塑料,但宣傳語是:“包裝由回收塑料制成”。

3.是否覆蓋全生命周期

環境聲稱應考慮產品在原材料獲取、生產、流通、消費和廢棄等全生命周期。若環境聲稱僅適用于部分環節,需明確告知消費者。

漂綠舉例:一款電子產品僅在生產環節碳減排33%,但宣傳語是:“碳排放量減少33%”。

4.是否有證據支持

環境聲稱不能自說自話,應有準確的、可再現的、及時更新的證據。

漂綠舉例:某產品標注“碳中和”,但第三方認證證書已經失效。

5.是否存在重大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

遵守法律法規是企業的底線,企業不宜明面上享受綠色金融、稅收優惠或是聲稱獲得綠色稱號、獎項,暗地里卻因重大生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而受罰。

漂綠舉例:一家“綠色礦山”企業在開采中因違法占地被罰款,罰金達百萬元。

6.是否選擇性披露

企業應完整、可追溯地披露生態環境違法信息,避免不報、瞞報,或避重就輕披露。

漂綠舉例:一家可再生能源企業在年報、可持續發展報告、官網等渠道聲稱綠色表現,但隱瞞了對環境有危害的信息,甚至不披露環境違法違規行為。

評選步驟

1.評選對象

滬深港上市公司;

(或)著力宣傳綠色、可持續概念的品牌企業;

重點關注企業是否加入綠色倡議(如SBTi)、獲得綠色獎項(如某ESG領軍企業)、綠色榮譽稱號(如“綠色工廠”“綠色礦山”)。

2.鑒別企業自我陳述

分析企業在報告、官網、產品、新聞中與綠色相關的表述。

3.篩選被處罰/監管企業案例

國內監管情況:參考信用中國、中國市場監管行政處罰文書網、上海閔行區青悅環保信息技術服務中心等(榜單里簡稱青悅數據庫)集納的政府對企業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企業罰單,核實罰單,向企業發出調研邀請,以解釋處罰的披露和改善情況。

國外監管情況:篩選全球氣候訴訟數據庫(Climate Change Litigation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