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從造炸彈到建學界
理想的政治是以健全的學識為根基的。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靳萬瑩
理想的政治是以健全的學識為根基的。
1914年6月,以辛亥革命的“稽勛生”身份在美國留學的任鴻雋發表了《建立學界論》一文。文章提出,中國雖有不少人擁有國外大學學位或前清功名,但無人“能對一特殊問題,就一專門科學,發一論,建一議,令人奉為圭臬”,視作權威,故實無“學界”可言。西方強國則不然,“于其繁賾深遠不可測度之社會中,常見有一群人焉,汶然潛伏群眾之中,或乃蟄居斗室,與書冊圖器伍。舍其本業于同儕外,未嘗與世相競逐也”,惟一旦“天下有大故,或疑難非常吊詭之事出”,則就深造所得,“為之辨其理之所由始,究其效之所終極”,啟瀹社會,裨益政府,有功世道不淺。
任鴻雋認為,國運與學界相表里,&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