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前部長眼中的水電是非——汪恕誠:“不能總用災難性后果教育人們”
“提醒大家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能認為國家現在有大投入就忙著修建大工程?!薄按笪骶€工程,‘不需要、不可行、不科學’,現在我同樣這樣說?!?/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有些生態問題被過分渲染了,美國根本不存在‘過去建壩,現在炸壩’的問題。”
“如果地下水位恢復了,就表揚、提拔他;如果地下水位下降了,你就批評他,免了他。”
“提醒大家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能認為國家現在有大投入就忙著修建大工程。”
“大西線工程,‘不需要、不可行、不科學’,現在我同樣這樣說。”
“我們現在用行政手段、宏觀調控手段在控制物價的做法是欠妥的。”
汪恕誠,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1993年至1998年間任電力工業部副部長,1998年至2007年間任水利部部長。 (南方周末記者 呂宗恕/圖)
從水利部卸任部長四年有余了,70歲的汪恕誠仍停息不了操持水電的心。
他一生與水電打交道,做了近十年水利部部長,盡管任內遺憾難免,但幾乎全程見證了中國水利水電的坎坷歷程,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也均是在其任內最終落地。
在2011年6月中舉辦的中國大壩協會2011學術年會上,身為中國大壩協會理事長的汪恕誠對未來即將上馬的水電大項目的工程安全表達了憂慮,他告誡所有與會者,“一定要把大壩工程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們不要成為歷史的罪人,愧對祖國和人民。”
而面對三峽最新的爭議,汪恕誠有自己的思考,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是設計大壩時考慮最多的因素,但“現實告訴我們,要更注意充分發揮大壩的生態保護功能,保障流域的生態安全”。
對于曾經的紛爭和遺憾,他從不回避,也不袒護,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他依舊直言斥責“大西線”、“海水西調”為“胡說八道”;而對華北等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釀就供水危機,他又難免痛心疾首,“對生態破壞更是不敢想象”。
他至今保持著對現實的敏感,并從不懼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剛剛過去的旱災,當個別省份以旱情為由爭取中央水利建設資金時,他當場潑了冷水,“不要一到干旱就想打井,不要一到旱季就想大修水庫,解決水資源不足要科學發展,事先謀劃。”甚至連日本福島核危機引發國內食鹽瘋搶潮,他也感慨,“我們社會的風險承載能力實在很弱。”不過,他最終選擇的是樂觀姿態,“讓年輕人去干吧!”
“有些生態問題被過分渲染了”
南方周末:中國水電開發,多年來一直伴隨著大躍進的質疑,你怎么評價?
汪恕誠:中國的發展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過程中,而目前重化工業比重過大,能源消耗過高,已使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適應不了發展,必須調整經濟和能源結構。中國今后溫室氣體排放將會成為經濟發展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以煤炭為主的發電方式也必須調整。
從經濟技術分析,燃煤、天然氣、太陽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