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式截訪
2月5日,10名河南禹州截訪者因非法拘禁罪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判處刑期。通過對禹州案的調查,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更為隱秘的截訪模式正漸成規模:一些地方信訪局和駐京辦人員開始深入參與截訪“業務”,是信訪系統從截訪中漁利的公開秘密。禹州模式的實質是地方信訪工作的異化:截訪由最初的維穩需要,逐漸演變為一些駐京辦干部的生財路。
責任編輯:曹筠武
2012年12月8日,安徽潁上縣上訪村民裹著棉被徹夜看守一輛大巴車。此大巴車曾被當地政府用來進京截訪。當大巴車載著8名上訪村民回到原籍地時,村民扣留大巴車與當地政府對峙。一些地方政府進京截訪不斷造成惡性事件,這一旨在維穩的舉動本身成為了不穩定的因素。
2月5日,10名河南禹州截訪者因非法拘禁罪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判處刑期,這無疑是國家在尊重人權、依法保護公民合法權益方面的進步表現。而通過對禹州案的調查,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更為隱秘的截訪模式正漸成規模:一些地方信訪局和駐京辦人員開始深入參與截訪“業務”,是信訪系統從截訪中漁利的公開秘密。
據研究者稱,信訪部門和黑監獄常見的“合作模式”有兩種。其一是地方駐京信訪工作人員將政府提供的經費付給“黑監獄”,并從中獲得提成;其二是地方駐京信訪工作人員直接參股黑保安公司。
禹州模式的實質是地方信訪工作的異化:截訪由最初的維穩需要,逐漸演變為一些駐京辦干部的生財路。
電視廣告
入職僅二十多天的王二飛本打算干足一個月后便離職,工資沒拿到,卻等來了長達一年的刑期。
“幫政府做事”的兒子王高偉在北京吃官司了。這是王玉柱一家幾十年來最凄涼的一個春節。
春節前的臘月二十五,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正式對河南禹州市王高偉等截訪者作出一審判決:王高偉等10人因非法拘禁11名來京上訪人員,被法院判處兩年至六個月不等刑期,其中3名未成年被告人適用緩刑。輿論對這一判決普遍表示贊賞,但同時也質疑判決未真正觸及組織截訪的地方駐京官員。
王高偉是方山鎮付家村6組人,王家的院子孤零零坐落在村子西北角的一堵坡地下。沒有院門,王玉柱養了3條狗來看門。王家已經在青磚壘筑的3間房屋里居住了四十多年。中間的那間房子連接著一孔已成危房的窯洞,散亂堆放著幾件農具。
王高偉的臥室是最左邊的一間屋子,這里也是他的婚房。王高偉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妻子兩年前已經離開王家。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了昏暗的房間,組合的床板、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上落滿了灰塵。
提起兒子的遭遇,70歲的王玉柱放聲大哭,他不停地向南方周末記者擺擺手稱,“這事不敢提,我啥都不知道。厲害啊厲害,老百姓都是替死鬼”。王玉柱說,他也是聽別人說兒子被判刑才知道這事。
付家村緊鄰方山鎮,當地年輕人大多初中畢業后就到禹州煤礦當礦工或者外出打工。王高偉四年級還沒有讀完就輟學了。王玉柱說,兒子十幾歲開始就在禹州周邊煤礦里打零工,受了不少苦。
王高偉涉足信訪工作,是在2011年底。王玉柱回憶,禹州市信訪局來了兩三個人,為首的姓白,說是給兒子“找個好活兒”。到北京后王高偉也在電話中告訴王玉柱,他是在“為政府做事”。此后,王高偉一年多沒回過家里了,他在北京干什么家里邊也不是很清楚。
和王高偉一起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受審的付朝新,和王高偉同村。據多位村民描述,這個在黑監獄囚禁上訪者的中年人,在老家熱情友好,當過十幾年的村委會會計,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在北京務工,從事營養保健品的銷售工作。女兒剛大學畢業不久。
付朝新在村口開辦了一個超市,掛著一個叫“好日子”的牌子。他還貸款開辦了一個小型磚窯廠,效益不錯。
付朝新的女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父親的話不多,平日里和她的聯系也并不頻繁。每逢打電話給她,多是叮囑幾句,讓她要多注意身體、好好學習。女兒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