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現金,錢包里的革命

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什么比賽掏錢請大家坐出租車?他們正在發動一場錢包里的革命,消滅現金,讓你習慣用微信或者支付寶去支付、消費、理財,同時留下大量數據。消費者和商戶這兩個龐大群體構成了支付寶們眼里的“姑娘”,他們的使用習慣,以及支付的安全性問題,決定了這場革命能否成功。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蘇宏楊

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產品競爭。 (何籽/圖)

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什么比賽掏錢請大家坐出租車?他們正在發動一場錢包里的革命,消滅現金,讓你習慣用微信或者支付寶去支付、消費、理財,同時留下大量的數據。

在這場革命中,這些數據將成為重中之重。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商戶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共享數據和信息時,傳統商業世界的法則將被徹底改變。

包括消費者和商戶在內的兩個龐大群體的使用習慣,以及支付的安全性問題,決定了這場革命能否成功。

騰訊和阿里巴巴都瘋了嗎?他們正在比賽著掏錢請你坐出租車。

過去幾個月中,出租車行業突然成為一個最慘烈的戰場。中國最大的兩家移動支付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在這個戰場撒下了30億重金。

2014年1月10日起,手機打車軟件公司嘀嘀打車給通過微信完成叫車訂單的司機、乘客各獎勵10元,同時推出1萬單免單的活動。同日,其競爭對手快的打車為使用支付寶付車費的訂單每單獎勵司機15元,獎勵乘客10元。

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這兩家公司,分別由騰訊和阿里巴巴投資入股,微信和支付寶也分屬騰訊和阿里巴巴旗下。

據快的公司一位內部高管透露,在阿里入股前,他們這幫從硅谷回來的創業團隊只想參照美國打車軟件UBER,靜悄悄地做個小而美的打車工具,解決打車難問題。但阿里的入股,特別是“撒錢大戰”開始之后,節奏全都變了。

阿里無線事業部的陸俊負責快的項目運籌,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撒錢”并非阿里的初衷,在內部,這原本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項目,卻未料想,形勢如此迅猛。此時,嘀嘀宣布在微信上線,將叫車、支付整合到一起,并給出誘人的獎勵額度。

重武器直接擺了上來。陸俊說,“(嘀嘀)他們真的很快,我們是被動的,被動地搞成在我們所涉足的行業中動靜最大的了。”

2月10日,嘀嘀打車將補貼從每單10元降至5元,這一度被認為是燒錢大戰的尾聲。但就在一周后,快的在2月17日宣布“永遠比對手多1塊”的策略,理論上可以將這場戰爭拖入無限循環中。情況一度發展到嘀嘀打車每單隨機獎12元至20元,快的打車則每單13元,補貼范圍也都不同程度地擴大了。

他們真的都瘋了嗎?這背后究竟是怎樣的邏輯和算盤?

撒錢的野心

在“消滅現金”的交易過程中,通過移動端消費得到的消費者數據還將發揮更大的功用。

在打車軟件推廣上一擲千金,對于阿里和騰訊而言,都是在新的支付方式下對新客戶的爭奪。

數據顯示,兩巨頭在這場城市出行入口爭奪之戰中短兵相接,結果就是快的和嘀嘀用戶使用量的增長一日千里。

快的的上述高管透露,僅僅在一年前,快的的日均訂單量只有1000單上下。但截止到3月4日,快的的全國日均訂單量達到600萬,其中使用支付寶錢包付車費的日訂單數突破150萬。而在1月10日至2月9日期間,嘀嘀打車日均訂單也頗為可觀,為183萬單,日均微信支付訂單數為70萬單。

“有人去菜場買個菜也開始打車了,”出租車司機黃金濤感嘆道,“真是撒錢,來回獎勵的錢比花的還多啊。”

據估算,嘀嘀、快的兩家公司可能一共投入了近30億元用于補貼、推廣,這一燒錢的力度前所未有。但一名IT公司市場推廣人士認為,這一行為背后并沒有超出常規的商業邏輯,甚至有著不低的性價比。

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互聯網公司買流量的一般花費:在移動端獲取一個App下載的用戶需要花費8毛到2塊錢的成本,獲取一個App激活且經常使用的用戶最便宜的需要8塊到15塊的成本,質量好的更貴,甚至達到30-60塊。這樣算起來,打車軟件們“黏住”的客戶都是優質客戶,并沒有讓它們花太多的冤枉錢。

“這樣的方式比起買流量來,更經濟,獲取數據的質量也更高。”上述分析人士說。

更重要的是,這場有戰略意義的戰役,背后的邏輯是O2O爭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