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之毒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中砷的點位超標率為2.7%,僅次于鎘和鎳。湖南省石門縣雄黃礦區砷污染嚴重,從1951年至2012年的60多年間,礦區確診的砷慢性中毒者有1000多人,近400人死于砷中毒誘發的各種癌癥,其中肺癌近300人,癌癥發病率居全國第二位。
白銀市是甘肅省重要的工業城市,20世紀6、70年代以來,當地工業企業將污水排入四龍鎮東大溝的小河中,村民長期用河水澆灌土地,導致部分耕地受重金屬污染而棄耕。白銀市為此投資650萬元對白銀市四龍鎮民勤村東大溝的65畝土地進行重金屬污染土壤改良。
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于4月17日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中砷的點位超標率為2.7%,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2.0%、0.4%、0.2%和0.1%。在這次調查的砷、鎘、鈷、鉻、銅、氟、汞、錳、鎳、鉛、硒、釩、鋅8種無機污染物中,砷的超標率排行第三,僅次于鎘和鎳。
巧合的是,公報發布的第二天,《經濟參考報》報道了湖南省石門縣雄黃礦區嚴重的砷污染情況,這是最新一起被媒體披露的砷污染事件。
原湖南雄黃礦曾經是亞洲最大單砷礦,由于多年來開采雄黃礦以及煉制砒霜,當地大氣、土壤、水體的砷污染極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