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獨家授權:世界朝利于聯合國方向發展
我們每天早上可能會從報紙上看到人類的各種悲劇,但是,我們真的聽到這些人的吶喊了嗎?我們真的義無反顧地傾力相助了嗎?
潘基文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供圖
每天早晨,我和大家做的事情可能沒有什么不同。無論是在紐約、拉各斯或雅加達,我們都會拿起報紙或者打開電視,看到人類每日的痛苦。黎巴嫩、達爾富爾、索馬里,不一而足。當然,作為聯合國秘書長,我至少可以努力處理這些悲劇。我每天都在作這種努力。
我在約五個月前接任這個職務時并沒有抱什么幻想。一位受人尊敬的前任曾經留下這樣一句名言:這是“全世界最吃力不討好的職務”。我自己也曾戲言,我不是什么長,我是秘書,因為畢竟只有安全理事會團結一致,秘書長才有力量。過去和今天一樣,這種團結往往可望而不可及。然而,我仍然像第一天上任時一樣樂觀。
鑒于我們面臨的許多問題——特別是中東問題——的嚴重性和難以駕馭的程度,這種樂觀或許難以理解。從維持和平到人道主義援助到保健,各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今天,聯合國被要求做的事情空前增加,而開展這些工作所需要的資源卻相應減少。但另一方面,請想想,在最近幾年里,在若干方面,世界已朝有利于聯合國的方向發展。
除伊拉克外,由于許多原因,今天,人們重新認識到通過多邊主義和外交途徑處理危機的意義。聯合國的自然優勢“軟力量”已經成為全球議程的最高優先事項。例如,僅在去年一年里,就在氣候變化和全球暖化威脅問題上取得了共識。從比爾·蓋茨到托尼·布萊爾到博諾,領袖們都承諾幫助聯合國實現從減貧到遏止艾滋病毒 / 艾滋病傳染到根除瘧疾等千年發展目標。
或許最令人鼓舞的是,人民大眾對聯合國的支持持續高漲。世界輿論網(WorldPublicOpinion.org)進行的一次新調查顯示,大多數人(74%)認為,無論是在預防滅絕種族罪和保衛受到攻擊的國家方面,還是在積極調查踐踏人權行為方面,聯合國都應該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即使在最近對聯合國深感失望的美國,也有四分之三的人主張加強聯合國,近四分之三的人期望美國奉行與聯合國合作的外交政策。對于聯合國而言,這也無異于一種氣候變化。我還不能說這是新的舊金山時刻——但也相去不遠,關鍵問題是,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契機。
韓國人是一個充滿熱情的民族。我們有與生俱來的耐性和韌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與我的許多同胞一樣,我相信關系的力量。多年來,我在皮夾子里放著一張已經磨損的紙片(還有貿易和經濟統計清單),上面寫著與人的年紀和生命階段有關的漢字。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我正值耳順之年。傾聽別人意見誠然重要,但耳順不僅僅指傾聽別人意見?;蛟S最準確的說法是,耳順是一種洞察力——一種能夠全面地看人或局勢,既能看到好的方面也能看到壞的方面,盡管存在嚴重分歧但仍然能夠形成默契并建立有效工作關系的能力。我相信,這將是我在秘書長任內展現的特征。我堅信接觸,堅信對話勝于對峙。有時,這種外交活動是公開的;有時則是在幕后進行的,因為幕后外交取得成功的幾率往往最大。
我要強調幾率。很少有注定成功的事情。重要的是去努力,就像我在達爾富爾所做的那樣,就像我在其他最高優先事項上所做的那樣。我極力向華盛頓和其他伙伴爭取更多的時間,以便與蘇丹奧馬爾·巴希爾總統談判,爭取在非洲聯盟主持下部署一支國際維持和平部隊。迄今為止,這項努力僅取得了部分結果——喀土穆政府同意接受3500名聯合國人員,遠遠低于需要的20000人。我仍然相信,堅定的外交努力可以產生更多令人滿意的結果。當然,由于無辜的人民在繼續死亡,同樣明顯的是,時間不是無限的。
本著同樣的精神,我在四個月里四次走訪中東,包括數次會晤敘利亞巴沙爾·阿薩德總統,與他通話,還包括最近在大馬士革與他會晤。在這個地區,我的目的也是建立關系——一種或許能夠緩和黎巴嫩形勢并最終使敘利亞更加充分地返回國際社會的關系。我說過,秘密外交并非無往不利。但是,即使在最緊張的情形中,秘密外交仍然可以發揮作用,我們不久前看到,秘密外交在幕后解決英國與伊朗的人質危機方面發揮了作用。
八大工業國將在德國舉行會議,除其他事項外,他們將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我將衷心支持這個事業。我們往往過多地將全球暖化視作一個技術性事項。我們談論碳交易、全球排放量上限、從提高燃效的汽車到太陽能等新技術。不用說,這些事項都很重要。
但是,我要強調氣候變化一個更直接涉及人類的方面。這就是,這個現象存在固有的不平等問題。雖然全球暖化影響到我們所有人,但對我們所有人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富國有資源,有專門技能,可以適應。瑞士滑雪山莊或許有一天會無雪——一位剛剛在高山度假回來的同事這樣告訴我,但是,其山谷很有可能成為“新托斯卡納”,成為陽光普照的葡萄園。而對已經遭遇荒漠化的非洲而言,對擔心被海浪淹沒的印度尼西亞島民而言,換來的將是什么,則是高深莫測,充滿危險。
如果說,我的工作有一個統一的主題——也可以說一個愿景,那么,這個主題就是這種人性——接觸和相互信任但不盲目的外交關系所追求的最終價值,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全球政策——我們的政策——是如何影響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的。我們每天早上可能會從報紙上看到人類的各種悲劇,但是,我們真的聽到這些人的吶喊了嗎?我們真的義無反顧地傾力相助了嗎?我決心這樣去做。
(此文中文版獨家授權本報發表,英文版刊發于6月4日美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