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旗艦走過“聯合軍演時代” “開放性的海權觀,要比航母編隊更有價值”
“我們最初都是家門口的兵,現在,中國要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敝袊\姷膶ν饨煌?,已遠遠超出一艘軍艦所帶來的成效。4月22日,《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誕生意味著,中國海軍開始參與國際海洋機制的建設。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于陽 王樂
哈爾濱艦。
“我們最初都是家門口的兵,現在,中國要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
中國海軍的對外交往,已遠遠超出一艘軍艦所帶來的成效。4月22日,《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的誕生意味著,中國海軍開始參與國際海洋機制的建設。
一聲長笛,“駛離碼頭,起航。”
2014年4月23日凌晨,哈爾濱艦艦長石磊一聲令下。
哈爾濱艦第一個駛離青島軍港扎入夜色。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文萊等七國軍艦螺旋槳先后卷起浪花,開往演習海域,“海上合作-2014”海上軍演的序幕由此拉開。
這一天,恰逢中國海軍建軍65周年,領銜出海演習的旗艦哈爾濱艦又一次進入國人的視野,這艘服役二十年的北海旗艦,此時被賦予了新的戰略意義。
這一刻,正在青島市區召開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現場,依舊在探討各國海軍創設國際海洋機制的話題。
“明星艦”的“聯合軍演時代”
“我是哈爾濱艦的艦長石磊,歡迎印度軍艦來訪。”2014年4月21日,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國海軍上校伸出手,握住了印度“什瓦利克”號艦長達斯上校的手。海軍禮賓艦哈爾濱艦,第一艘停泊在軍艦碼頭,等待外國艦船的來訪。
“我該走了,明天演習,今夜出發!”匆匆向南方周末記者告別,2014年4月22日,哈爾濱艦艦長石磊以1.88米的魁梧身材,熟練地穿過狹窄的舷梯。
演習,對于石磊來說,已經是和平年代最熟悉的科目。
從軍校畢業到哈爾濱艦任副航海長的第二年,石磊參加了在東南沿海舉行的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那次演習,無論是火炮射擊還是導彈齊射,無論是魚雷出擊還是深彈投放,無論是對空中目標還是對海上目標,哈爾濱艦打出“滿堂彩”,讓石磊第一次領略到聯合作戰的力量。
哈爾濱艦此后在中外聯合軍演中頻繁亮相:2004年,中法海軍黃海聯合軍演;中俄“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演;2007年,中國首次倡導的三邊海上聯合軍演,哈爾濱艦出現在南太平洋。
“每一項聯合演習項目都需要有扎實的訓練作為基礎,表面上看,對參演軍艦的協同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實質上,更加考驗兩國參演軍艦的基礎訓練水平。”石磊說。
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與世界海軍強國的一次次過招中,完成了自己化繭成蝶的成長。
這一軌跡恰逢中國海軍走向深藍。1997年,石磊隨海軍編隊出訪美洲四國,哈爾濱艦的第一段航程是從廣東湛江出發,奔赴夏威夷。18天的航程中,至少有15天是在大風大浪中顛簸度過的。一路上,石磊渾身不斷冒虛汗,他還是得鋪開海圖,標定方位,仔細琢磨洋流走向、氣象狀況和海區環境等數據。
如此繪制而出的上百張航海圖紙,是中國海軍后來頻繁穿行該海域的“通行證”。
“當時,中國海軍剛剛走出去,別人都拿我們當稀奇古怪(事物)來看待。”石磊說,這對于基層官兵也有相當大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