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行政通知,破解26年密局 中藥守密:“哈姆雷特式”難題
企業認為,公布中藥有毒成分是政府規避責任,將用藥風險轉嫁給了醫務人員和消費者;學界則認為,中藥品種保護不僅讓企業喪失進取心,“出?!笔茏?,更帶來諸多不良反應風險。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安焱家
保密還是公開,對于中藥而言,仍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難題。
企業認為,公布中藥有毒成分是政府規避責任,將用藥風險轉嫁給了醫務人員和消費者;學界則認為,中藥品種保護不僅讓企業喪失進取心,“出海”受阻,更帶來諸多不良反應風險。
按照食藥總局的《通知》,備案期限已過。除同仁堂、上海雷允上、西安阿房宮藥業等中藥企業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已如期完成報備外,其余企業,未給出明確答復。
解“毒”風波
一個守了26年的秘密,終要大白于天下。
2014年4月,云南白藥修改了藥品說明書,正式宣布配方中含有“草烏”,草烏中含有烏頭堿等生物堿,其塊根有大毒,但入藥能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云南白藥在修改后的新版說明書上標注:“本品含草烏(制),其余成分略。”這也是云南白藥第一次在國內標注其含有毒性成分。
過去的26年,和云南白藥一樣,一些知名的中成藥始終以其獨特配方、工藝在中藥保護密室中難以觸碰,即便含毒性藥材,也從未在國內公開。
然而,一份通知正在改變這一切。
半年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總局”)出臺了一項新規。這份名為《關于修訂含毒性中藥飲片中成藥品種說明書的通知》(下稱《通知》)規定,產品中含有28種毒性藥材的中藥飲片企業、中成藥品種,必須在說明書中寫明毒性成分并添加警示語。
南方周末記者在中國最大的醫學藥學專業網站丁香園查詢后發現,目前國內生產的含生川烏成分的藥品13個、含生草烏成分的藥品11個、含生半夏的藥品19個、含蟾酥的藥品25個、含雄黃的藥品51個(均在28種毒性藥材之內),涉及云南白藥、同仁堂、上海和黃、廣州白云山、太極集團、漳州片仔癀、江西濟民可信、杭州天目山等多家知名藥企。
通知一出,企業惶然。按照《通知》,生產企業最晚在2013年12月31日前,提出修訂說明書的補充申請報備案,并在備案后6個月內對已出廠的說明書予以更換。
如今,備案期限已過。同仁堂、上海雷允上、阿房宮藥業等中藥企業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已如期完成報備,但通知仍讓一些企業措手不及。
“這(通知)把用藥風險從藥監部門和企業轉嫁給了醫務人員和消費者,讓消費者在用藥時自己注意。”阿房宮藥業的技術部人員頗有微詞。
更有企業高管十分不滿。“與其這樣列出有毒成分給一群缺乏醫藥用藥常識的受眾,倒不如花精力在用藥指導和合理用藥上。列出有毒成分在規避責任上也許有些作用,但是從整體來看并無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