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偶像毛澤東
“整個戲就是為了今天的教育而寫?!睂а蔟徣麸w也認同編劇黃暉的這個說法,當初湖南電視臺臺長歐陽常林布置這個任務,就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要參加高考,且偏科
湖南一師時期的毛澤東
“我實在忍不住,在劇中用了整整一集寫鞋?!眲≈忻珴蓶|用買鞋的錢買了書,而劇中唯一反面形象劉俊卿穿新皮鞋第一天就被徐特立踩臟了,他逼著穿草鞋的徐特立給他擦干凈。
“整個戲就是為了今天的教育而寫?!睂а蔟徣麸w也認同編劇黃暉的這個說法,當初湖南電視臺臺長歐陽常林布置這個任務,就是因為自己的兒子要參加高考,且偏科,于是對教育感觸頗多。
在坐下編故事之前,黃暉寫了四句話,作為整個劇本的主調:“那個年代,那個中國,有過那樣一些先生,培養過那樣一群學生?!?BR>
那個年代,那個中國
寫毛澤東的題材算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中的重中之重。廣電總局“全國重大歷史和革命影視題材創作領導小組”給《恰同學少年》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不能超過5集。
但這部劇是湖南電視臺跟長沙電視臺合拍,按照商業劇的操作模式,不超過5集根本賣不出去。后來導演龔若飛跟編劇商量,干脆頭8集做校園劇,講毛澤東跟他的同學們怎樣在校園完善自我;接下來以袁世凱稱帝為背景,做社會片。這些內容撐一撐,就有了20集。
黃暉落筆謹慎,作為劇組這一方,跟投資商可以商量的,但是審查部門沒的商量,“任何時候你都要想到,我這么寫審查會不會通過”。
有一段時間黃暉覺得落筆無憑據,“寫了六七集,人還沒活起來?!?
人沒“活”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史料實在匱乏,又不能杜撰虛構。毛澤東在湖南一師的五年半里,曾經留下很多日記、學習資料、讀書筆記,用大網籃子裝回韶山沖,托親戚保管,但是很快大革命失敗,國共決裂,共產黨人被到處追殺,連毛家祖墳都被刨,這個親戚實在沒轍,一把火全部燒掉。
當地私塾先生毛宇居覺得可惜,從火里頭搶出來兩本書跟一本《講堂錄》?!吨v堂錄》是1917年毛澤東讀四年級時候的課堂筆記,現在已經成了研究毛澤東那個時代思想的最重要的憑據之一。還有兩本書,其中一本《倫理學原理》數十萬字,毛澤東在書的空白處留下了一萬二千字的讀書心得。這本書畢業前被同學借走,一直到解放后,這個同學拜托周世釗把書還給了毛主席。
而湖南一師方面,由于1938年國民政府實行“焦土抗戰”策略,11月12日火燒長沙城,史書上稱為“文夕大火”,整個一師被焚為平地,毛澤東在校5年的生活僅僅剩下某個年度的一張說明本學年課程安排的學期表,一兩篇文章,兩張圖畫課作業。
更多的資料來自后來的回憶錄,包括毛澤東本人在著作中的回憶,包括美國記者斯諾對毛澤東的采訪,更多的是其他當事人的回憶。
毛澤東同班同學周世釗的回憶錄里面對這段時光也有詳細的記載,但黃暉用得最多的是易禮容跟蕭子升的回憶錄,這兩個人的回憶錄比較多,也更加全面。
易禮容是毛澤東和何叔衡之后的湖南第三名共產黨員,1921年8月與毛澤東、何叔衡創建了湖南第一個黨小組,解放后連任政協常委?!澳闳タ匆锥Y容的回憶,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每個年代風格都不一樣,但內容上沒有任何差別。我們覺得這個人是可信的?!?BR> 蕭子升是詩人蕭三的哥哥,在湖南一師讀書期間,與蔡和森、毛澤東是楊昌濟最為得意的門生,當時號稱“湘江三友”。蕭子升的回憶錄也是主要的參考依據,但是比易禮容要差一些,除了記憶有不準確的地方,蕭子升的政治態度以及后來國民黨要職的身份嚴重影響他的措辭。
在電視劇中,有一段毛澤東和蕭子升去游學的經歷:“毛澤東和他談到劉邦和朱元璋,蕭子升可以立即下定論,說這就是毛澤東的帝王思想。毛澤東當時才多大?不過二十多歲,蕭子升就認定他是一個封建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的人?!?
當年湖南一師仿照日本,學生制服分黑白兩種,春夏白色,秋冬黑色,
與導演龔如飛想象中的“白衣勝雪,風華正茂”吻合
那樣一群學生
《恰同學少年》播出時,徐特立給劉俊卿擦皮鞋的鏡頭被剪掉了,審查小組的理由是“有損徐特立的形象”。這樣一來,本來戲份就比較少的徐特立顯得更加單薄,沒能夠很好的融入到毛澤東的故事里面去。
劇中常常有一閃而過的大人物,比如后期剪輯的時候,發現李維漢在劇中竟然沒有幾個正面鏡頭,而羅章龍、李立三等人也都在劇中晃了一下就沒有影了,所以黃暉回答媒體提問,用了“燦若星辰”來形容那個時候的湖南一師。
《恰同學少年》實際上寫了一群人,黃暉寫劇本的初衷并不是想寫一個偉人的傳記,“在這部戲中,毛澤東是獨立的,楊昌濟、孔昭綬也是獨立的,學生方面也一樣,恐怕不會有人認為蔡和森是依附于毛澤東而存在的。但是《三大戰役》,可以看到周恩來是依附毛澤東的,主席說什么,周恩來再補充,頂多發揮一下?!?BR> 1911年湖南一師復建新校舍,當時的校長老師絕大部分從日本留學歸來,于是仿照日本青山師范學院的風貌——黑瓦白墻、羅馬式立柱,柱子上雕刻櫻花。學生制服也是黑白兩種,春夏白色,秋冬黑色,與龔如飛想象中的“白衣勝雪,風華正茂”完全吻合:“這群人在那個時代應該是最時尚的,最先進的,最現代的。他們追求真理,追求信念,任何青春偶像在他們面前都會黯然失色,所以應該就是一個青春偶像劇?!?BR> 史料證實,毛澤東是當時長沙最好的守門員,曾經在一次聯賽中一球未失,當時一師還聘請過德國籍的老師來教學生們練花劍,這些都是首次在電視上披露的歷史花絮。
曾經撰寫過一師校史的孫海林總結當時湖南一師為何出現了這么多的重要歷史人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收學費,蔡和森、何叔衡、毛澤東等人的家庭都比較困難,“都是從中下層家庭出來的,所以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理想”。
那樣一些老師
除了開頭提到的兩雙鞋,還有一則新聞黃暉印象深刻,湖南株洲市一個重點中學的校長在全校學生大會上說,你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住別墅、開名車、娶美女”。
這“九字真言”讓黃暉半天回不來神,“都說現在的青少年冷漠,但是你能怪他們嗎?你一邊在抱怨這些的時候,你想想你是怎么教你的孩子的?今天有什么教育,未來就有什么樣的中國?!?BR> 劇中的教師形象幾乎都是正面,黃暉承認自己確實“理想化”,這種理想化是因為對當下教師的形象太過失望。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將“師”的地位抬得這樣高,列入“五倫”——天地君親師,跟國家社稷和父母血親并列。韓愈的“傳道授業解惑”中,當代教師能達到的恐怕只有“授業”,或者干脆就是“灌業”。
“灌業,不管你理解不理解、你今后的生活中可不可以用上,你給我背下來,考好分數。我可以在學校受獎勵,拿獎金。如果我們今天的老師都這樣做,那么這個職業的神圣度還剩下多少?所以在這個劇中我想寫一群真正在傳道、授業的老師?!?BR> 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虛構的負面人物劉俊卿在食堂嘲笑吃剩饅頭的蔡和森,徐特立走過來,拿起半個剩饅頭吃,后來修身教師楊昌濟召開全校大會,強調儉樸為修身之本。
那樣一部劇
扮演毛澤東的谷智鑫是北京人藝的演員,接下這部戲的時候,他跟朋友講自己要演一個偉人了,大家猜了半天,有猜朱德,有猜孫中山的,就是沒有人猜到是毛澤東。
導演龔若飛之前也設想過要挑有名氣的演員——比如陸毅,但后來一方面檔期排不開,再者資金有限。龔若飛看到谷智鑫的照片,覺得這個東北男生眉宇堅定,眼神單純,一身腱子肉。劇中的毛澤東要會很多體育項目,很多技能,要會推獨輪的雞公車。常年堅持健身的谷智鑫占了這個優勢。
一開始龔若飛很擔心收視率,2004年拍完,本來定的是2005年寒假播,推到2006年寒假,又泡了湯,所有的時間都耗在跟央視談購買價的拉鋸戰上。到了2007年又說3月開播,恰逢“兩會”,就推到了3月下旬。
整部戲審查剪輯過后是23集,2007年3月21號播出了第一集。第一天晚上,該劇創造了央視2007年以來的最低收視率。
央視急了,龔若飛也忐忑不安。幾天之后,收視率以每天0.6個百分點的速度往上翻,到了大結局的那天,收視率達到了9.8%。央視索福瑞聲稱,這個數字是“央視一黃”電視劇達到的最高點。
有了收視率墊底,龔若飛說話也硬氣了起來,“在電視劇市場化以后,有一個誤區,在找演員之前首先考慮的是誰來演,其實在我們國家,這一塊已經不重要了?!?BR> 不用顧慮大腕演員的緊張排期,劇組在長沙封閉了四個半月細細的磨戲。省下的錢大多花在拍攝中,比如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把長沙西湖樓的城門口改造成毛澤東鬧市讀英語的南門口。
拍完這個戲,谷智鑫到湖南一師錄節目的時候,很多當地的學生都叫他“毛主席”。有廠家找他,讓他跟扮演楊開慧的錢芳去拍一個保暖內衣的廣告,酬勞不菲。他搖頭拒絕了,“我沒法想象毛澤東跟楊開慧拿著保暖內衣的盒子,太有損形象了?!?BR>
三大爭議
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背景,展現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一代人的學習生活,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等優秀教師形象。這部電視劇將偶像劇和革命歷史題材扭結在一起,目前是今年央視電視劇收視率的冠軍,同時也引起很大爭議。
爭議一:“白衣飄飄”的年代。劇中的場景極為貼近偶像劇,劇中人個個白衣勝雪、風華正茂,作為前建黨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否存在這樣一個極端理想主義的“學術真空”?
爭議二:劇中所有演員均不是特型演員。青年毛澤東講普通話而非湖南話,有很多缺點:脾氣暴躁、偏科、行為偏激、沖動,與我們心目中的毛澤東形象相去甚遠。
爭議三:情節來源待考,編造痕跡過重。男女主角們纏綿悱惻的愛情與歷史記載相差甚大,比如毛澤東是否跟陶斯詠有過一段少年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