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是誰? 打撈失落的家族歷史
歷史學家易中天熟讀中國數千年歷史,卻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劇——1939年9月23日,易家數百人一天內死于非命,年齡最大的七十一歲,最小的只有一歲。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么?易中天的祖上又是如何逃過一劫的?
責任編輯:李宏宇
演員陳沖知道自己的外公張昌紹是中國藥理學奠基人,但她最好奇的,不是外公和爺爺的學術建樹、歷史地位,而是奶奶為什么比爺爺大四歲,這在那個年代很不平常。
馬未都母親家族曾是山東利津大鹽商。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一個多月之后,黃河決堤,崔家衰落。當時的山東巡撫李秉衡一心籌錢抗日打仗,拒絕了修理堤壩的建議。
阿丘通過親戚之口隱約聽說,外公是“叛徒”。母親對此事一直閉口不談。阿丘的表哥給節目編導謝琳寫信:那段歷史對我表弟和我的家庭都非常敏感。但如果這是通往真相唯一的路,我愿意繼續。”
演員陳沖知道自己的外公張昌紹是中國藥理學奠基人,但她不知道外公自殺前的所思所想。
央視主持人阿丘心中一個巨石般的家族隱私是:自己的外公、外婆到底是不是叛徒?他們是被誰抓走殺掉的?
收藏家馬未都一搭眼就能辨別古瓷真偽,但他不清楚自己的父親當年何以離家參軍,自己的母系家族來自何方,為什么扎根北京。
歷史學家易中天熟讀中國數千年歷史,卻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劇——1939年9月23日,易家數百人一天內死于非命,年齡最大的七十一歲,最小的只有一歲。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么?易中天的祖上又是如何逃過一劫的?
他們是電視節目《客從何處來》的嘉賓。2013年4月11日,《客從何處來》試映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制作團隊給這些嘉賓們鞠了個躬。“是不是每個人都愿意面對真實的歷史?是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把面對歷史的真實情感和思考貢獻出來?在今天這可能仍然是個問題。”制片人李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敢不敢面對歷史,本身就是一場“冒險”。
沒想到,沒想到
央視綜合頻道《客從何處來》的制作團隊,來自當年《東方時空》的“生活空間”,后來創辦過央視的《社會記錄》和《24小時》,多年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替名人“尋根問祖”的節目,早有英國廣播公司2004年開播的名牌節目《你以為你是誰》,節目模式被美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采用。每期節目,由一位名人探訪自己的親戚、各地檔案館、祖居、醫院甚至火葬場,從先人的各種記錄中追尋家族的歷史。
這種節目方式并不適合直接轉制——英美教會系統的個人檔案保存完整,每個人的出生、結婚、死亡都有案可查;中國官方檔案、私人家譜則由于近代的戰亂大量遺失。
2013年4月,節目主編鄭波帶領一班編導,一邊接洽名人、明星,另一邊尋找國內外各種歷史學家。“直接把節目規則告訴嘉賓,你同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