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生活】夢享家的奇幻漂流

人生就像一本書,如果不去旅行的話,就僅是翻開了一頁。
有人追尋苦行僧的足跡,默誦心經。
有人追逐地平線與朝陽,感受離天堂最近的海面。
有人千里走單騎,體會孤獨,也體會堅韌與執著。
環游世界也是一種舍得,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獲得一種平衡。

人生就像一本書,如果不去旅行的話,就僅是翻開了一頁。

有人追尋苦行僧的足跡,默誦心經。

有人追逐地平線與朝陽,感受離天堂最近的海面。

有人千里走單騎,體會孤獨,也體會堅韌與執著。

環游世界也是一種舍得,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獲得一種平衡。


詩意的生活 陳鳴雁

----------------------------------------------------------------

旅行是一種社交方式,是即使白發如霜,也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英雄夢想。

----------------------------------------------------------------

2010年,陳鳴雁在意大利街頭(受訪者提供/圖)

陳鳴雁 休閑高端旅游資深策劃人,德邁國際市場與品牌中心總監。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左手詩歌,右手風景,徜徉山水,多少古人過著旅行即生活的日子。所謂詩意地生活,不過爾爾。但對于許多現代人來說,旅行變成忙碌生活的調劑品。

但對于陳鳴雁,旅行絕不是偶爾為之的活動。“旅行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在新浪微博的個性簽名那欄,她明確地宣布對旅行的愛。

旅行即生活

爽朗干練,初次見到陳鳴雁的人大概都會留下這種印象。她一頭長發垂肩,脖子還掛著銀色吊墜,與人交談時,常常會開懷大笑。從事旅游行業讓她養成了帶點“豪放”的性格。

說起陳鳴雁的“豪放”,不得不說她剛剛結束的北極之旅。整個航線最遠到達了地球的最北,在那里,她看到了心儀已久的極光。和大家守在郵輪6樓的甲板,直到晚上11點。廣播傳來一聲“叮”,大家立刻條件反射,這是極光出現的通知。有些人趕緊折返去拿拍攝器材,更多的是奔到甲板高處,生怕極光瞬間流逝。因為有人提醒過,極光的持續時間大概只有5到10分鐘。當時的溫度近乎零,海風呼嘯,她渾身顫抖得厲害。

看完第一波,陳鳴雁凍得實在不行,跑回房間套上一件衣服,又跑回“觀光地”。但還是不能像其他人熬到了凌晨三點觀看第二波,頗有些遺憾,但至今仍舊記憶猶新,“在漫長的極夜里,當那夢幻的光幕在眼前飛舞的時候,大自然的力量與神奇會讓人將一切困擾都拋于腦后”。

“在那里的感覺,真的很幸運,而且有想哭的那種感覺。”描述這段觀看極光的經歷,陳鳴雁語氣中難掩興奮,好像布滿波浪狀、條紋狀極光的星空就在眼前。

早年,陳鳴雁在填寫大學報考志愿時,她本來向往的是英文專業,結果陰差陽錯去了暨南大學的“旅游經濟管理”專業。她生于大理,長于北海,這些都是有名的旅游城市。“后來做了旅游行業就覺得,其實我跟旅游也是蠻有緣分的。”

在陳鳴雁的感受中,書本帶來的旅游知識跟紙張一樣,都是扁平的,只有真正把身體和靈魂都投入到路上,投入到山川之間,才是旅行最真切最美好的享受。1999年,她開始從事旅游方面的工作。次年,她第一次帶團到歐洲,從俄羅斯到法國。7月份的俄羅斯剛好有極晝現象,一行人半夜11、12點還在坐火車。陳鳴雁至今還記得俄羅斯之旅,她記得“天鵝湖劇場那個時候還很小”。

2004年,陳鳴雁有幸參加了一些旅游展。她開始心心念念了—原來“老外可以有這個玩法”。當時在戛納,主辦方為他們安排了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乘坐直升機,品嘗米其林餐廳的食物。這次參觀給她的印象很深。一年后,陳鳴雁開始和團隊策劃主題旅行活動。第一次是在愛爾蘭舉辦的高爾夫主題分享會,還邀請了瑞士、德國、愛爾蘭等多個國家的旅游局,活動反響不錯。

這也意味著,如果要把主題旅行堅持下去,陳鳴雁和團隊必須去世界各地考察,開拓更多的特色航線。旅行即工作,旅行即生活,陳鳴雁特有的生活模式也是從這個時候建立的。 

在北極,成員們離開游輪搭乘皮艇觀光。 (受訪者提供/圖)

在北極,陳鳴雁第一次近距離觀賞極光。 (受訪者提供/圖)

遇見“海上鋼琴師”

“我覺得出去的經歷特別好的就是,不同的人愿意跟你交流,尤其是老外。如果你懂外語的話,他會特別愿意跟你交流。”

在旅途中,陳鳴雁最開心的就是遇見不同的人,聽聽他們的故事。北極之旅的郵輪BRILL號上,聽到一個外國人聊起他十幾年前的中國印象,陳鳴雁也樂于向他們描繪中國的現狀。

那艘郵輪上還有一個特別的樂隊,是來自法國北部的三位老爺子組建的,隊齡有十年了。各種樂器,吹拉彈唱,不在話下。

在船長Le Boreal告別晚宴上,老爺子們演繹了一首歌,歌詞的核心是:在美妙的旅程中,沒有任何手機信號,在這里,我們享受著快樂的旅程,不受干擾“所有的客人都被他們所感染,帶動。真的,看著這些老人家們,不由地想:我們將來的生活,也要如此的快樂!旅行,真的帶給你無比的驚喜和經歷。”在后來的日記中,陳鳴雁記下了當時的感悟。

陳鳴雁說,三位老人很有“海上鋼琴師”的感覺?!逗I箱撉賻煛肥且獯罄麑а葜烊?middot;托納托雷的“三部曲”之一。一個名為“1900”的棄嬰在船上無師自通,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師。“1900”一生沒有下過船,生命中唯有大海與音樂。

老人和音樂的結合令她不禁產生這樣的聯想。一位叫PATRICK的老爺子,給她印象最深,“花白胡子飄逸,總是叼著根牙簽,每天開心地跟我們打招呼,還和我們學中文。”老爺子煞有介事地聽著,還在小本子上記下法語的發音標注,準確地發出中文的讀音。“簡直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提到這段趣事,陳鳴雁音量也提高了不少。

感動陳鳴雁的不止這三位古稀老人,還有一對來過中國的法國夫婦。先生因為車禍而半身癱瘓,盡管郵輪巡游旅行,夫婦二人無法每次都體驗,但是盡可能參與。一次巡游,工作人員幫他們把輪椅抬上了沖鋒舟。在場的人看到那一幕,不少都感動得紅了眼眶。

陳鳴雁還碰到過一對生于1949年的夫妻,兩人白發如霜染。老夫妻深深觸動了陳鳴雁,身體條件和年齡大小都不是障礙,“只要有這個夢,或者真的想去,真的可以一直走下去。”這個夢是關于旅行的夢。

在路上,感動,并感恩

陳鳴雁對于從事旅行的工作充滿感恩,因為這份工作為她擴大朋友圈帶來很大的便利。

在瑞士舉辦兒童夏令營時,她邂逅了一位來自香港的小伙子,叫Wilson,二十七歲左右,負責教孩子們學習戶外攀巖。“整個人曬得黑黑的,當時我就很好奇,跟他聊天。”打了個招呼,Wilson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他說起自己在香港找不到適合戶外專業的工作,也說到了他的研究課題—研究不同地區的人文地理環境。他經常到阿爾卑斯山拍照,一個人一背包,爬山攀巖,到挪威拍攝極光。

一番交談,陳鳴雁覺得Wilson是個蠻有意思的人,就順便把他推薦給了郵輪公司。Wilson精通中英文,隨即被聘任為探險專家。當陳鳴雁再次和他在船上相遇時,Wilson迫不及待地跟她分享船上的新生活。“這是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也真的是機緣巧合。”“機緣巧合”四字幾乎貫穿了整個訪談和陳鳴雁的所有回憶。

入住酒店時,陳鳴雁有時會跟酒店的工作人員聊天,“覺得他們很好玩”。Gaby就是她在瑞士期間認識的一位“好玩”的服務生—“非常聰明的小伙子,本科讀電影專業”。本來,毛里求斯政府獎勵一年獎學金給Gaby進修研究生,但由于其他費用短缺,Gaby來到郵輪上打工,簽了9個月的工作期。陳鳴雁記得,“他很醒目,心態特別好”,絲毫沒有身為服務生,做著低賤工作的怨念。他還用手機錄了“粥”的發音,詢問用早膳的中國客人。

在旅行中,陳鳴雁很容易因這樣的生活點滴而感動,從而更加懂得感恩。在她的感受中,旅行的意義就是放松自己,在旅行中充電,認識不同的朋友。而且,只要心態好,在世界各地的旅途中都能實現自己的完美旅行,收獲友誼和感動。

把記憶帶回家

淘到各種心愛的“寶貝”,也是陳鳴雁在每次旅途中的驚喜時刻。在巴黎,她買了“潘多拉袋子”;在新西蘭的凱古拉,她收獲了一根限量版的抹香鯨尾巴中白絲編成的鏈子。每到一個地方,陳鳴雁一定會去買一件當地的飾品。“這個感覺是旅行的一種精華所在。”像大多數旅行者一樣,她也會把記憶濃縮在紀念品中帶回家。

除了買好看的,自然少不了尋覓特色美食來犒勞自己的胃。提起吃過的美食,陳鳴雁第一時間想到了瑞士山區的“美味一餐”—肥厚新鮮的牛肉加上當地特產蘑菇烹煮,配著梅洛的紅酒,一行人吃得很滿足。有時候光吃不過癮,她還會參與動手。一次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家五星級酒店,陳鳴雁向大廚學會了制作別具特色的提拉米蘇。

在獨處的時候把這樣的點滴整理成筆記成了陳鳴雁的一個習慣。在她的記憶和筆記里,旅途是充滿溫暖的。在國外扛行李等火車或飛機,如有外國人在旁,打個手勢便有人上前幫助。即使不是同一站下車,但是特意幫她把大箱子扛下車再重新上車的大有人在。

北極之旅的郵輪上,陳鳴雁和客房的私人管家也成了好朋友。過海峽時風浪太大,陳鳴雁因為沒吃防止暈船的藥,盡管沒有像其他客人一樣吐得七葷八素,也暈得臉色慘白。私人管家為她送來青蘋果和蘇打餅干,幫她度過難受的暈船過程。

一位為英國女王服務過的老人家,沒有任何架子,和陳鳴雁分享自己的勛章故事,說起白金漢宮的時光,臉上掛著平和溫暖的笑容。末了,老管家專門去了一趟船上的禮品店,挑了一個鱷魚牌的包包,作為禮物送給她。

算起來,陳鳴雁在一年之中幾乎半年是在外行走,這多多少少讓覺得自己對家庭,特別是孩子有虧欠。于是,有時她會帶上孩子去旅行。在新西蘭之行中,陪著孩子坐直升機,觀鯨,最后攀爬雪山。在山上看到紛紛揚揚的雪花,孩子興奮得手足舞蹈,讓她感到莫大欣慰。

在巴黎,陳鳴雁買過一個埃菲爾鐵塔的微型模具,上面刻有“I LOVE MY FAMILY”的字樣。“我在旅行中一直佩戴著它,我守護它,也祈禱它守護我的家庭,我的孩子。”說到孩子,溫柔又一次充盈著陳鳴雁的眼眸。

 


人生必有一次壯游 黃明

------------------------------------------------------------

除了專業旅行裝備和藥品,行囊中必不可少的伴侶,就是《心經》。

------------------------------------------------------------

黃明 著名旅行作家,曾任大型醫藥國企高管,著有《重走唐僧西行路》 。

 

黃明一身休閑服,頭戴旅行帽,雙眸炯炯有神,邁著精神抖擻的健步走來。如果他不說,你很難將此刻的他和廣州名牌醫院的專家大夫、大型醫藥國企規規矩矩的企業高管這兩個身份聯系在一起。已經快五十歲的他,當初從上市公司離職專心從事旅游時,身邊人都覺得他一定是瘋了,但黃明卻將這項愛好持之以恒。

“環游世界的美夢誰都做過,只不過有的人把這個夢一直保留著,而有的人選擇放棄。”黃明說,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燒錢取舍。但他愿意從不那么經濟的角度看待旅游:“就像巴菲特說過,旅游是對自己人生最好的投資。”通過周游世界,所看、所想、所經歷的,百聞不如一見,遠非書本上可以學到的。

最近,黃明坐游艇從廣州沿海北上,從黃浦江入長江到了武漢。黃明學佛,在旅行的過程中參透“漸悟”: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旅行,你可以選擇用何種方式走完一生,而我不過是一個正在進行時的追夢者。

旅行,苦行,修行

黃明在20世紀80年代跨入臨床醫學本科大門,乘著“闖南方”熱潮南下廣州,攻讀暨南大學醫學碩士,畢業后成為廣州名牌醫院的專家大夫。1990年代初,黃明勇敢脫離體制下海,做過四家上市公司高管,經過商,干過投資人。最近這7年,是黃明“慢下來”的7年,他把所有生意放下專注于旅游,棄商從文,成為一名旅行作家。

黃明說,自己的性格屬于天生外向型。在上市公司工作的那段時間,是他一生里最忙的階段,他任職銷售、市場類部門,整天出差。“需要身先士卒,還要加強管理,因為要帶領一個團隊沖鋒陷陣。”那時的黃明是雷厲風行型的領導,對屬下要求很嚴格。生活里每天都是歌舞升平,一年經手幾十個億的大生意,上游廠家、下游經銷商兩個環節都要打點,天天都有飯局和應酬,身不由己。

開啟黃明職業旅行之路的經歷是2006年的西域之行。當時,正是他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參加了央視重走唐僧西行路文行者全球華人海選,最終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黃明說,旅行的開始,困難并不在于經費,而在于“決心”。當時,他就是下定決心,毅然選擇從當時的工作中激流勇退的。黃明還記得,在路上他提心吊膽,已經出發一個星期之后,才把手機里的短信編輯好,發給所有的同事。“當時幾乎沒人理解,他們都以為那天是愚人節。”黃明說。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黃明和四位同行者用整整一年的時間,以苦行僧的方式從中國走到印度,黃明形容那是一場文化苦旅:“腳上磨了無數個血泡,脫了十幾層皮,穿爛了兩雙鞋,但取到了無字真經。”

負重走戈壁,忍饑爬雪山,光腳涉流沙。“能夠把喜馬拉雅山兩側的文明古國串在一起—歷史上唐僧是第一人,對中印文化交流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至今印度小學生課本上,還有唐僧的事跡。我們中國的文學作品可能把他當做一個笑話,但實際上唐僧是個全才。”那場旅行,也成就了黃明的修行:“徒步旅行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在沙漠行走三天,體重減了五公斤,在去印度的路上摔斷了肋骨,差點沒命了,等回來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告訴我,你肋骨都長好了。”

之后的旅程中,黃明一定會在路上帶上一本唐僧翻譯的《心經》,很工整地用塑料袋密封好,怕被打濕。“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的時候,都可以讀一讀《心經》,一方面作為旅途的庇佑,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獲得平靜。”黃明說,這段經歷,他花費了半年時間,寫成《重走唐僧西行路》。

那次的行走,也讓黃明傾向于徒步和自由行:“我覺得只有徒步旅游才能看到最接地氣和最深入的東西,開車是走馬觀花,一閃而過。徒步可以修煉身心,沒有WIFI、微信、微博,軀體和靈魂只屬于你自己。靈魂可以在路上思考、修行、修煉。”

不帶匕首上路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環游世界的概念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在儒家思想里,大儒的人生必有一次壯游。恰似李白,就是在壯游過程中迸發出許多詩篇。“人的一生,有機會應該去看看這個世界是怎么樣的。”

有這么幾趟經歷,是黃明記憶猶新的。兩極歸來不看冰。2007年,鮮少有中國人踏足南極北極時,黃明就和朋友們策劃自助游。當時,他經歷了諸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因為無法轉機,在法國機場風餐露宿過一晚;在阿根廷最艱苦的客棧,6個人擠一間房。到了北極,黃明把衣服脫了個精光,扎進冰冷刺骨的海水里裸泳。

美麗的西沙南沙毗鄰軍港,是屬于普通公眾去不到的地方。而黃明有幸去了三次,親眼目睹這片海洋國土。珠江、長江、黃河自駕萬里行走完了,黃河徒步線路一共走掉了四條。他和朋友也完成了中國人第一次塔格拉瑪干沙漠橫穿,在無人區,那些沙漠地陷沙塵暴,連火車都能掀翻。黃明還癡迷瑪雅文化,前前后后探訪了五次,回國后專門在廣州圖書館辦了瑪雅文化的講座。下一步,他最想探索的是南美印加文化。

在有的地方,黃明愿意當背包客一個人獨自行走。北歐、南歐就是他一個人走的,類似“享受孤獨”。而更多時候,隨著專業驢友圈子越來越大,別人有什么好行程告訴了黃明一聲,幾個人共享是常有的事。“一個圈子你混得越來越長,就會發現資訊和機會越來越多,反而不會說不知道去哪兒走,疑惑越來越少。”黃明說。

旅途中另一項讓黃明震顫的,卻是生命的無常。

黃明曾和朋友用一個多月時間從中國去往非洲毛里求斯,重走鄭和下西洋之路。那是春節期間,但途中有位團友因意外離世了。在西藏林芝墨脫,沒有通公路,徒步穿越,那條線走完以后一個30歲的小伙子也去世了。這讓黃明開始思考佛教的哲理:“以死為生,以終為始,我們最大的敵人是時間。應該在寶貴的時間內,做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旅行方面,黃明的身上還能窺見傳統文人的國家情懷:他想把自己擺在文化傳播者的位置,跟外國人較勁兒:“要向世界證明,他們可以的,我們也行。東亞病夫的招牌一去不復返,很多東西是帶有時代烙印的。”每次,黃明旅行前都要帶上幾十到上百件禮品,箱子塞得滿滿的,一路上派發給有需要的人,給他們帶去驚喜。禮品的內容,可以是國產的原產光碟、精致的鑰匙扣、瑞士軍刀一樣十幾種用途的小五金用具,既實用又美觀。

“這么多年,我已經送出一萬份驚喜了。中國游客在國外代表中國形象,給全世界帶去一萬份驚喜,首先你自己心里會很開心,同時作為文化的交流,讓他人對中國形象有了一個好的看法。”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旅游紀念品店,黃明買下一塊美麗的琥珀。達成交易以后,他送給店員一個精美的鑰匙扣,還沒有走出門,黃明就聽到店內傳來不能抑制的尖叫聲。

“我永遠不會帶匕首旅行,我相信生死順應天命。”黃明自豪地說,他理解的旅行就是制造歡樂、給予、分享,而不是為了虛無縹緲的風險賠上自己的興致。

醫者仁心

本科5年,研究生3年,黃明念了8年醫科畢業后在廣州做了幾年醫生。十幾年的行醫生涯雖然沒有持續下去,但黃明把救死扶傷應用在旅行途中。“在美國、香港、塔克拉瑪干沙漠里都救過人。學醫的一點好處就是即便你不從事這個行業,生活中一樣可以派上用場。”

黃明的行囊里一定會有藥盒,因為“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他在西北航空飛機上曾救治過一位美國病人,當時,那個病人只會說西班牙語,黃明必須用英語問,找別的乘客翻譯成西班牙語溝通,這件事在當地見諸報端。在香港機場,他還救過一個法國老人,當時老人癲癇發作,圍觀群眾都以為他是冠心病。當老人倒地之后滿口血流不止,黃明第一時間便反應過來。當時人群一哄而散,香港機場反應也很遲滯, 黃明協助救助了半個多小時,最終老人得救。香港機場后來拿過黃明的護照登記,送了他一份VIP待遇,永久有效。

網上有句話形容專職旅游者:“要么在國外,要么就在簽證中。”在不旅行的日子里,黃明最主要的工作是做義工:擔任博士俱樂部的常務副會長、為5家電臺電視臺旅游節目作主講嘉賓,把去過120多個國家的經歷做成攻略,和旅游愛好者分享。

走過這些國家,黃明坦言自己經歷了漸悟:“7年專職旅游,每次都有一些收獲,每次境界眼界都有提升??吹脑蕉?,就越覺得自己小。以前覺得自己是多了不起的成功人士,現在則是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和靈魂深處。”

在路上的時光,也是黃明的冥想階段。“空白就會暴露出你最愛的和最恨的心事,當時沒有過關的重新過關,你到底接不接受,是否能解脫。如果不能,你要采取行動,思考以后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么做。”

美好的東西,都會讓人感懷。人生的對錯、過去的回憶,生死的思考,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視的存在,在旅途中,卻可以變幻為追尋和靈魂對話的聲音。

 

 

最瘋的時刻還沒到 李峰

--------------------------------------------------------------------------------

旅行越多,偏見越少。所謂見多識廣,是接受天地廣闊,差異是自然而然,沒有對錯之分。

--------------------------------------------------------------------------------


李峰 山水環球自駕俱樂部創始人,第一個單人駕車環繞地球一周的中國人。

 

作為山水環球自駕俱樂部創始人,李峰曾經和多數大學畢業生一樣,或朝著就業市場奔,然后過上平淡的工薪生活;或選擇留在校園里繼續深造。如今,他經常被人稱為“中國單人單車自駕環球一周第一人”。

此刻,他泛美公路上行駛著。那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從“北美最北”的美國阿拉斯加,到“南美最南”的阿根廷烏斯懷亞為止。

從賭開始

李峰說:“旅游的情結是從2004年開始的。在此之前,我沒有多少旅游經驗,不愛開車,不愛冒險,也不會換輪胎。”正是與“環球一周”這四個字如此格格不入的一個人,花費了4個月的時間,自駕了45000多公里,在22個國家留下了足跡。

其實,緣起僅僅是因為一個賭約。1992年,研究生畢業的李峰到了一家外企工作。與外國人共事,聽得最多的關鍵詞是“旅行”,同事經常談論某人的哥哥從倫敦步行至莫斯科之類的事情。當時的李峰心里認為,“這是瘋子的行為。”1998年,李峰在英國街頭的一家酒吧喝酒聊天時,一位英國人說,他曾和兒子開著三輪摩托從英國途經中國到達澳大利亞,并問: “中國人有環球自駕的嗎?為什么你不試一試?”喝高了的李峰宣布,“我5年之內會從北京開車到倫敦!”

后來,那位英國人給他寄了明信片,上面寫著:我期待著2003年在倫敦看見你和你的車。“前兩年,我只是把它當作玩笑。”李峰說,“但是后來我慢慢地當真了,直到2003年,我徹底下決心走這一趟了。”從2002年起,他逢人便說起他的旅行計劃,他的簽證全是單次的,這代表他只能一往無前地走,不能返回。

享受在路上

一個人的自駕全球旅行,李峰坦白,“確實挺辛苦,挺累,偶爾也會感覺孤單”。他曾經因為勞累而在異國生病過一次,甚至曾經最多的時候8個小時沒有講過話。“讓我感到最快樂,而且逐漸支撐起我這次旅行的是我開了一輛掛著北京車牌的車。”

最讓李峰印象深刻的經歷是在法蘭克福,他遇到一個七十多歲的中國大爺。當看到李峰的護照上的出入境印章,大爺硬塞給他錢,并叮囑他路上要照顧好自己。在德國境內,他有一次把車停在服務區休息,有警察向他走來,請教中國車牌是長什么樣的。

有人曾總結道,對旅行者來說,幸福不在目的地而是在旅行的路上。在比利時,李峰遇到一個當地人,他說他和他父親曾在河南新鄉住過好幾天,所以對中國特別有感情。從這次經歷開始他改變了心中對旅程的定義,“不斷跟人聊天,我的性格從偏內向慢慢地改變。旅行從機械趕路,變成享受。”

引路瘋行天下

2004年環球之旅兩年后,李峰帶著央視《文明之路》攝制組周游世界。隊員喜歡喊他“李隊”,仿佛這個稱呼對漫長的二十多萬公里的行車里程有著鼓舞作用。2007年,李峰和節目主要成員作為發起人,成立山水環球自駕俱樂部。

在俱樂部的官方網站山水網上,“自駕回顧”版塊中以年為線索,清楚地記錄著李峰與俱樂部成員的探索足跡。2009年,在李峰的率領下,12名隊員用兩個月時間,踏遍歐洲18個國家,走訪這些國家舉辦過奧運的城市。2011年,他和會員們放棄了愛車,乘坐去南極的郵輪,登上南極大陸。去年, 他們穿越廣闊的西伯利亞,跨過北極圈,沿著挪威的峽灣而下,跨越英吉利海峽到達倫敦,跨越愛爾蘭海到達愛爾蘭。在近2萬公里的跨越亞歐大陸之旅中,他們創造了很多第一次,最讓人驕傲的是“第一個到達歐洲大陸最北端北角的中國車隊”。

駛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

走完2012北京—倫敦之旅后,李峰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一方面是性格,另一方面是心態。他說,“我的心態和2004年一樣,還很年輕。”現在,他走在泛美公路上時,聽說有個中國的探路者叫王進,曾經登頂7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他腦海立刻浮現一個念頭:“我也要去登一次珠峰!”“現在我慢慢體會到,你做這個事情不是為了炫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你必須要做一些挑戰,才能讓自己堅信你現在還年輕。”

李峰在《中國之翼》雜志上分享過自己的旅行感悟:“旅行越多,偏見越少”。他舉了南北方飲食的一個例子說,《舌尖上的中國》曾提到豆腐腦,還引發了微博上豆腐腦的甜咸之爭。北方人說,從小吃咸,豆腐腦加糖不可思議;而南方人卻說甜才是人間極品。在李峰看來,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等等,“看多了,你就會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的,沒有對錯之分”。

在路上,遇到困難和麻煩是不可避免的,這時陌生人的幫助會顯得尤為可貴,“我現在特別懂得感恩。每一次在有難的時候,總會有素不相識的人幫助我。”然而,旅程中的遇見是短暫的,李峰還沒來得及報恩的時候,往往他們已經走了。所以,李峰選擇了把善意繼續傳遞下去當作報答的一種方式。每當看見路邊有人車拋錨了在焦急地等待時,他總會停下來,主動問是否需要幫助,“就像當初那些人問我一樣”。

李峰曾轉過一條微博:請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他的答案是“瘋”。德國,是李峰曾三進三出的國家。路上遇到的德國人總是問:“Are you crazy?”第一次被問起的時候,他耐心地解釋這趟行程的目的;第二次,李峰也開始感受自己的瘋狂;在離開德國之前,他明白到,他真的是瘋狂無比的一個人。然而,李峰笑稱,“現在還不到最瘋狂的時候”。因為他正在醞釀一個計劃:俱樂部的人大多與李峰差不多年齡,生于50、60年代,等到大家60、70歲時,他準備組織十幾個老頭或老太太進行一次挑戰記錄的旅行。在歐洲,常會類似有一群70歲老頭騎著自行車環游的事情發生,但是在中國,這是鮮少發生的。

“很多事情,只要敢想,也許就能做到。”這是李峰在 《瘋行天下——我的環球自駕100天》寫下的最后一句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