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組織合縱連橫,最大煤企高調應對 “如果這是戰爭,一切溝通都不會發生”
2013年7月,綠色和平發布報告,指責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在鄂爾多斯超采地下水、污染當地生態。在經歷255天博弈之后,神華承諾逐步停止抽取草原地下水。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NGO戰勝能源巨頭”的案例。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民間組織揭開了中國神華煤制油有限公司在鄂爾多斯涉嫌超采地下水的“蓋子”,神華則自掀起溝通對話的“蓋子”。
2013年7月,綠色和平發布報告,指責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在鄂爾多斯超采地下水、污染當地生態。在經歷255天博弈之后,神華承諾逐步停止抽取草原地下水。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NGO戰勝能源巨頭”的案例,民間組織調查追問,神華以溝通應對。而在這攻守之間,地下水真相、污染治理、牧民舊賬等難題才能逐漸解開。
南方周末記者獨家采訪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總裁張繼明,詳解與NGO對弈的來龍去脈。
2014年4月4日,在距離發布《噬水之煤: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項目超采地下水和違法排污調查報告》的255天之后,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以下簡稱綠和)被告知,這一煤制油項目將逐步停止抽取草原地下水。
接到消息,余沖喜極而泣,作為去鄂爾多斯最多的綠和調查員,她在隨后的一篇手記中,將當時的心情總結為“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狂喜”。
消息甫一公布,民間組織紛紛給神華點贊,也將此次行動視作民間力量推動環保的范例。而不少同類企業卻擔憂神華“開了一個壞頭”,在面對社會監督時,多了一個不必要的選項。甚至在神華集團內部,迄今意見也不統一。
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家大型國企,把既不是主管部門、執法機構、新聞媒體的社會組織,作為“匯報工作”的對象并“履約”;也沒有一家NGO,能推動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世界唯一的煤直接液化項目作出改變承諾。
2014年4月28日,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華煤制油)總裁張繼明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獨家采訪,他認為這種“NGO勝利、央企低頭”的簡單邏輯傷害了來之不易的改變,也低估了雙方都曾經歷的掙扎和艱辛。
“如果我們當這是一場戰爭,一切溝通都不會發生。”張繼明說,“NGO組織‘以水定煤’的想法也是神華一直在做的,神華出于善始善終的想法,認為有必要與社會公眾分享,這也是我們為何接觸綠和的原因。”
民間力量的合縱連橫
“取地下水從2005年開始,當地農牧民就一直反對。”2014年4月29日,牧民道尓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對于煤制油項目所在地的牧民來說,這確實像是一場&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