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覺得父親這輩子肯定有冤屈”尋找“木匠”父親的隱秘身世
《永不消失的電波》讓中共特工李白家喻戶曉,但他在隱蔽戰線上的老師、戰友涂作潮,卻幾乎無人知曉。涂作潮去世后的30年來,兒子涂勝華一直用各種手段挖掘、搜集父親那些“至死不說”的歷史。知道得越多,涂勝華越覺得,歷史應該還父親一個公道。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蔡佳茵
1948年西柏坡時代的家庭合影。孩子左起:新華,1939年生于上海,2014年3月去世;延華,1944年生于延安;中華,1942年8月生于上海,滿月時父親撤離,1968年7月26日死于北京電子管廠軍管會的非法關押中。
《永不消失的電波》讓中共特工李白家喻戶曉,但他在隱蔽戰線上的老師、戰友涂作潮,卻幾乎無人知曉。1984年12月31日,涂作潮去世,去世后的30年來,兒子涂勝華一直用各種手段挖掘、搜集父親那些“至死不說”的歷史。知道得越多,涂勝華越覺得,歷史應該還父親一個公道。
2014年4月21日早上7點,64歲的涂勝華起床,找出十年前在英國買的黑西服,雪白的襯衣和黑領帶,還噴了些香水。這與他平時的打扮反差極大。
他去參加原中共中央調查部(國家安全部前身)部長、周恩來辦公室副主任羅青長的葬禮。
吊唁大廳四周排滿了花圈,挽聯上都是大名字。涂勝華在找自己送的那個花圈,從入口到出口,無果。“或許是被蓋在下面了?”他安慰自己。
“不忘故舊講究歷史承前啟后——木匠涂作潮后三代廿五人泣”,涂勝華背得出自己寫的挽詞。盡管父親已經去世30年,涂勝華要替他還一個人情。1976年1月11日午后1時,送信通知父親涂作潮參加周恩來遺體告別的,正是羅青長,時任治喪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1980年,中調部寄來一張請柬:1980年冬某日,在北京市內某招待所略備薄酌,可攜夫人前往。
“去吧?茅臺、中國紅得管夠。”涂勝華問父親。“不去。你喝多了怎么辦?”“去吧,去開開葷。”
兒子說服了父親。大廳里開了十桌,父子倆選了角落里的一桌。宴會進行到一半,低頭吃菜的涂勝華聽到“撲通”一聲,憑直覺知道有人出溜到桌底下了。后來聽說那是1935年刺殺汪精衛的總指揮華克之。當時華克之剛從秦城監獄出來,重為中調部座上賓。
眾人七手八腳把華克之扶起來,羅青長端著一杯酒走過來,對涂作潮說:“涂老,小兄弟敬你一杯……”
父親并不多言,一飲而盡。在那個神秘的世界里,父親代號“木匠”。
“毛主席周總理救救我!”
5歲,涂勝華開始對父親的“偵察”,在父親的破包里摸到了一支手槍。那時,父親是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中央有線電器材公司和大華利食料公司的卸任軍代表。
涂作潮有份1.8萬字的自傳,完成于1956年1月26日。當時,上海市副市長潘漢年被打成“叛徒、特務”,與他有過工作關系的人都被調查。專案組幾次三番來,涂作潮索性以黨內常見的“自傳”體例交代自己各個時期的經歷、證明人。
自傳抄稿一共五份,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