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一本自己的賬 中美合拍片糾結中
“好萊塢現在的態度,中國人投資讓他們拍電影,他們很開心,這是天上掉餡餅,是傻錢;如果中國人要和美國人一起拍電影,他們就要想一想了?!薄绹霞又荽髮W電影系教授斯坦利·羅森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蔡佳茵
“好萊塢現在的態度,中國人投資讓他們拍電影,他們很開心,這是天上掉餡餅,是傻錢;如果中國人要和美國人一起拍電影,他們就要想一想了。”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系教授斯坦利·羅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中國機會”、“中美合拍”,在2014年成為中國電影界和好萊塢對話時頻繁出現的關鍵詞。“合拍”從中國明星在好萊塢大片里“打醬油”,開始向高規格、縱深化發展——2014年4月19日,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與派拉蒙影業宣布,將合作拍攝3D奇幻動作大片《馬可·波羅》。片方宣傳,影片將由“好萊塢某一線著名導演執導,匯聚好萊塢、中國及韓國一線明星陣容”。
就在中美“牽手”的前一天,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的“中美合拍”專家論壇上,美國導演奧利弗·斯通卻當著臺下廣電系統的官員發起牢騷:“現在是時候了。你得開始拍關于毛澤東,關于文化大革命的電影。只有這樣做,你才能開放,你才能攪活死水,允許真正的創造力在這個國家出現。這才是真正實現合拍的基礎……我曾經三次試圖和這個國家合作拍片,都是不歡而散。”斯通的這番發言被《好萊塢報道》披露出來,廣為流傳。
中美電影“合拍”,機會和矛盾一直并存。在2013年底洛杉磯召開的第三屆美中電影高峰論壇中得到了集中體現。
“這就是在設置障礙嘛!”
美中電影高峰論壇是一個民間論壇,從2010年舉辦第一屆開始,每年討論的核心話題都一樣:中美電影合拍。論壇售票入場,第一屆只售20美元,如今漲到250美元一張。參加論壇的觀眾,大部分是希望到中國去淘金的西方電影人、投資者,還有少數來自國內。
好萊塢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