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黃島爆炸事故后續 62條生命能否換來全國大“拆彈” 爆炸后,排查了,正吵架

近半年前,“11·22”中石化東黃復線燃爆事故釀成了62人死亡慘劇。隨后“兩桶油”自揭家丑。如今,一份可謂是“家門口的定時炸彈”的排查報告已上呈國家。體檢不易,整治更難。蓋子揭開,難題洶涌而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安焱家

2013 年底,青島“11·22”東黃復線燃爆事故的整治現場。 (東方IC/圖)

近半年前,“11·22”中石化東黃復線燃爆事故釀成了62人死亡慘劇。隨后“兩桶油”自揭家丑。如今,一份可謂是“家門口的定時炸彈”的排查報告已上呈國家。

體檢不易,整治更難。蓋子揭開,難題洶涌而來。是要居民搬遷還是管道移位?是政府埋單還是企業掏錢?移位之后的油氣管道安全防護標準,該執行哪一個行業規范?一切沒有定論,都在博弈和爭吵。

自揭家丑

2014年3月開始,在“11·22”中石化東黃復線管線爆燃事故(以下簡稱“11·22”事故)路段,挖掘機、重載卡車開始往來穿梭。

在一場導致青島62人死亡的特別重大事故之后,時隔4個月,中石化啟動了該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油氣管道改線工程。根據規劃,東黃線、東黃復線黃島油庫的出線段南移15-16公里,沿途穿越高密、壽光城區的部分也將全部移位。

“讓開了原先的暗渠。”鄭太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位原天津市燃氣集團輸配公司總工程師,作為國務院專家組成員之一,參與了事故地點油氣管線的遷移規劃。

避開密集的生活區,正是這項浩大工程的原則。“11·22”事故,正是因為輸油管道泄漏原油進入市政排水暗渠,導致燃爆引發慘劇。南方周末記者從相關渠道獲知,事故后,中石化派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