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40508)】市級官員的晉升機制

在眾多可直接觀察的因素中,轄區經濟規模是影響市委書記晉升的最重要因素。那些能夠獲得晉升的市委書記通常來自省內的經濟強市,即便其經濟增長率省內排名并不靠前。省內市委書記之間的晉升競爭基本上就是經濟大市的市委書記之間的晉升競爭。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林寶玲

《上海經濟評論》 2014年5月6日 楊其靜

(原文摘編)市縣級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管理發展本轄區的社會經濟事務,因此除掌管人事外,書記們會將主要精力放在轄區社會經濟發展上。與之相適應,地方政府的重大經濟決策會首先在書記辦公會上醞釀,再經黨委會討論通過,最后才交給市縣長及政府部門形成正式的政府文件并執行。

在該體制下,一方面,市委書記是地方政府社會經濟事務重大政策的真正決策者,且相關政績也會首先記到書記頭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發生工作不力或失當而受到上級懲罰的主要對象卻往往是市長或分管具體工作的副市長等。不過,市長受點委屈有回報:無論市委書記以何種原因離任,60%以上的市長會升任市委書記,且大約一半的書記是由市長直接升任。

我們發現:在眾多可直接觀察的因素中,轄區經濟規模是影響市委書記晉升的最重要因素。那些能夠獲得晉升的市委書記通常來自省內的經濟強市,即便其經濟增長率省內排名并不靠前。省內市委書記之間的晉升競爭基本上就是經濟大市的市委書記之間的晉升競爭。

在該晉升治理機制下,有一個現象,那些有特殊政治資源的干部會積極爭取被安排到經濟大市任職。比如,我們發現,那些來自中央和省機關的干部、有團委工作經歷的干部更容易被派到經濟大市擔任市委書記。從對相關人員的訪談,我們了解到,當組織部門問那些有實力的省廳局領導是否愿意出任某小市領導時,他們時常會婉拒,因為害怕仕途就此終結。

【推薦理由】看來,市委書記晉升,光靠經濟增長是不行的。決定地市級官員晉升的首要因素是轄區GDP規模,次一等因素才是GDP增長率。邏輯上,官員能否去經濟大市當一把手,就不是“才”或搞經濟的能力起決定作用,而主要取決于上級對其“德”或政治水平(政治能力)的衡量。當然,對于去不了經濟大市當一把手的官員,發展GDP是出政績的正途。

網絡編輯: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