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藥企產低價藥 533種低價藥取消最高限價
國家發改委5月8日宣布,取消283種低價西藥、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生產企業可在西藥日均費用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發改委稱,此舉是為鼓勵藥企生產低價藥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
國家發改委5月8日宣布,取消283種低價西藥、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生產企業可在西藥日均費用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低價藥品清單已在國家發改委官網上公布,共涉及533個品種中的1154個劑型。
發改委稱,此舉是為鼓勵藥企生產低價藥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
據人民網此前報道,近年來,由于原料藥供應不足、部分藥品用量小等原因,企業生產供應低價藥的意愿下降,醫院出于“以藥補醫”的考慮也也更愿意賣高價藥,致使我國部分廉價藥出現短缺,個別藥品甚至“一藥難求”,如心臟手術必需的魚精蛋白、治療甲亢的甲巰咪唑、麻醉用藥氯胺酮等,而非那根、回蘇靈、銀翹沖、維腦路通、七珍丹等經典老藥甚至從市場上消失。
新規將使這一局面得到一定緩解。根據規定,今后將取消針對每個具體品種規格的最高零售限價,生產經營者可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定價,但價格必須在規定的日均費用標準以內。
所謂日均費用,是指患者根據藥品說明書中提到的用法,用量,每天規范服用某種藥品的平均花費,如某種藥品單價為1元,每日需服用3次,該藥品的日均費用即為3元。
綜合考慮藥品生產成本、市場供求狀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國家規定現階段的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為: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費用標準將根據市場動態進行調整。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發改委價格司藥價處處長宋大才解釋說,之所以把低價中成藥的標準定為5元每天,是因為最近幾年中藥材的價格漲幅較大,而中成藥的價格受其直接影響。
從目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清單來看,青霉素、阿莫西林、慶大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紅霉素等常用廉價藥,以及不少上市藥企的獨家品種,包括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中新藥業的清咽滴丸、速效救心丸,精華制藥的王氏保赤丸,千金藥業的婦科千金片等均列入低價藥范圍。
公布低價藥清單更大的意義在于建立動態進入和退出機制。新規指出,因價格或用法、用量發生變化導致符合上述標準的藥品,價格主管部門要及時將其增補納入清單。同樣,對日均費用突破低價藥品標準的,要及時退出清單,由價格主管部門重新制定該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
取消最高零售限價,是否會導致低價藥價格暴漲?據新京報消息,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表示,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產企業眾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部分藥品的價格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可能會出現波動,但是有日均費用標準進行限制,其價格波動也是可控的;而且,低價藥和高價藥大都存在一定替代關系,合理調整低價藥價格,有利于調動企業生產供應低價藥的積極性,減少高價藥使用。因此,從總體上看,取消最高限價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負擔。
另外,據此前媒體報道,為保障我國低價藥品的生產供應,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八部門已于4月中旬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從生產、流通、價格、招采、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方式只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