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委書記:向我開炮
改革者力求監督黨政“一把手”,他說:“凡是不愿意接受監督的人,最終都要出問題,最終都要出大問題,這是一條普遍規律,這是一條絕對真理?!?br />
改革者力求監督黨政“一把手”,他說:“凡是不愿意接受監督的人,最終都要出問題,最終都要出大問題,這是一條普遍規律,這是一條絕對真理?!?/STRONG>
測評,李仲彬先從自己開始 資料/圖
如何有效監督“黨政一把手”,是近年來執政黨面臨的一個日益緊迫的問題。四川巴中市委書記李仲彬領導的一次改革,即針對此課題。
11月9日早上8點半,四川巴中市巴州區民政局局長王學方早早趕到區一中大操場,看見操場上擺著的幾百張課桌,嚇了一跳。
他抬頭看見“巴州區黨政正職民主測評現場會”的橫幅,坐下后,王學方看到臺下的人交頭接耳,半小時后,巴中市委組織部部長劉光遠做了動員講話,接下來,區委書記廖倫志神色凝重地走到臺上述職,之后是區長張平陽。
兩個“一把手”要面對在場人的評議,評議者就被評議的人在堅持科學發展觀、親民愛民、組織協調能力、求真務實、碰硬精神、公道正派、清正廉潔、調查研究、艱苦奮斗和工作實績等方面的表現進行投票。
每個投票人相距一米左右,互相不清楚對方填了什么,10點40分,大家將票迅速塞入票箱,廣播里響起組織部部長的聲音:“歡迎各位前去參觀監督計票?!?BR> 結果,書記和區長大部分項目都被評為“優秀”,他們接下來要就優秀票在90%以下的幾個項目作出整改承諾,但神色明顯輕松許多。
并非每個區縣的測評都這樣“光彩好看”,巴中下轄三縣一區,巴州之前,就有位縣委書記有好幾個項目的優秀票才70%左右。
親歷者回憶,“那個書記優秀票數比較低,上臺作整改承諾時,聲音干澀,情緒壓抑?!?BR> 一位巴中官員分析說,“民主測評的結果肯定是要運用的,但怎么用?”這位官員猶豫了一下說,“掌握票數以后,組織上肯定會專題專項作細致調查研究,再確定如何調整?!?BR> 巴中改革并非沒有政策依據,市委組織部答復,是根據中組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縣(市、區、旗)黨政正職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并結合十七大報告“要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以及“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是人民當家做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等表述來制定的。
記者獲知的另一說法是,監督“一把手”的改革肇始于市委書記李仲彬,而李仲彬甚少言及過去經歷。幾年前,他在成都市新都區的改革名動全國,來到巴中,他將過去的改革思路繼續推廣。
事實上,巴中監督黨政“一把手”的民主測評,是新都改革的優化版。尤其是當場公布票數和官員當場作出整改承諾,這兩項都比新都更凸顯透明性。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官員介紹,李為了推行這一改革,首先從自己“下手”。
今年元月6日,剛就任市委書記不久,李就接受了53名政協委員對他個人的測評,兩天后,又接受了25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的測評,又過兩天,他接受了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市紀委委員和市級各部門負責人共149人的測評。
“希望大家客觀公正地對我作出測評,不要有任何顧慮?!崩钪俦蛟谡f測評會上發言,“民主意識需要一個喚醒的過程,需要一個培養的過程,我在黨代會報告上說‘向我開炮’,請大家大膽地打,哪方面差就打哪方面,不然我就不容易知道自己的問題……”
他在人大常委會上還說,“凡是不愿意接受監督的人,最終都要出問題,最終都要出大問題,這是一條普遍規律,這是一條絕對真理?!?BR> 三次測評,李仲彬在親民愛民、公道正派、清正廉潔和求真務實幾項的優秀票都在95%以上,但理論政策水平和調查研究票數卻只有82%。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有些評價不高,是因為:“李書記剛到巴中就提大交通、大項目,高速公路和鐵路那時候還沒批下來,大家覺得,幾屆都沒有實現的事情,目標是不是定得太高了,實現不了?”
據了解,李對大家對自己的評價很坦然。而對剛剛進行的區縣領導人的民主測評,李仲彬有些驚訝,“正常情況下優秀票也就百分之七八十,現在優秀票那么高,很多票還是全部劃勾,說明群眾對這個測評都還抱著觀望和不信任的態度,還是‘生手’!”
這位市委書記預測,“我們是一年一次測評,等到明年,群眾都成‘熟手’了,領導干部們就肯定坐不住了!”而到時,改革會向何處推動,也是一個看點。
■鏈接
年初,李仲彬曾帶頭接受民主測評,李并沒有全部獲得“優秀”,也有很多“丟分”的點。在人大測評之后,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史國旭有一番評價,摘錄如下:
民主測評活動年年都在搞,但都規模小,基本上是走走過場,內部消化,沒有實質性的效果。這次測評,意義不同尋常:市委書記第一個把自己拿出來接受測評,而且還當場公布測評結果,并現場就問題進行剖析,以前我們聞所未聞。有專家將民主測評活動中某些部門和個人的表現稱為“民意恐懼癥”,這些人何以對群眾意見恐慌?無非是他們對可能出現的評價心知肚明,擔心丟面子甚至影響個人升遷。然而,民意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民意只有經過有效的表達才能形成影響力。假如民意沒有一個可以暢通表達的渠道,他們的意見就不能對被測評者構成壓力,那么被測評者就完全可以漠視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