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薩諾 非洲政治家也有大作為

現年68歲的莫桑比克前總統希薩諾榮獲首個“非洲政要成就獎”,他可在10年內獲得500萬美元,外加每年20萬美元的終身養老金。
希薩諾結束了莫桑比克長達16年的內戰,將多黨競爭引入國家政治生活,并在任期結束后不戀權棧,為非洲大陸的新前景開了先河

  10月22日,現年68歲的莫桑比克前總統希薩諾榮獲首個“非洲政要成就獎”,他可在10年內獲得500萬美元,外加每年20萬美元的終身養老金。執政十余年間,希薩諾結束了該國長達16年的內戰,將多黨競爭引入國家政治生活,并且在任期結束后不戀權棧,為非洲大陸新的政治前景開了先河。
  擺脫殖民統治和消弭內戰是希薩諾走向善治的第一步。自16世紀初葡萄牙在此建立殖民據點后,幾個世紀以來莫桑比克人從未停止爭取自治的努力,1964年莫解放陣線開展了與里斯本抗爭到底的斗爭,經過十年奮戰,終于迫使葡方同意簽署《盧薩卡協議》,為1975年獨立奠定了基礎。而希薩諾因為有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留學經歷,再加上是莫解陣最早發展的成員之一,得以在協議談判上起了關鍵作用。
  獨立之初,在首任總統薩莫拉的領導下,莫解陣打算在該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將國家定性為以無產階級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遭到黨內一些人的強烈反對,于是他們在葡萄牙殖民者、南非和前羅德尼亞的支持下另起爐灶建立莫全國抵抗運動。自1979年開始,反對黨率領的游擊隊和政府軍展開了長達16年的內戰,蔓延全國的戰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100萬民眾的死亡。1986年薩莫拉遭遇空難,希薩諾臨危受命接任總統。
  面對亂局,希薩諾深知要恢復經濟首先必須實現穩定,當務之急莫過于結束內戰。為此他修訂憲法向莫抵運伸出了橄欖枝,1990年11月30日生效的新憲法規定:以多黨制取代一黨制,實行黨政分開和司法獨立,總統由全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只能任滿兩屆。新憲法解決了反對黨的合法地位問題,1992年,在希薩諾做出多次妥協的情況下,雙方簽訂和平協議。但由于雙方未能就軍隊集結地問題達成一致,反對黨領導的反政府示威游行仍然進行著,直到1993年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莫桑比克。
  為了讓反對黨進入政治生活中來,希薩諾在政府軍中為反對黨的游擊隊提供了半數的位置,還力邀反對黨領袖德拉卡馬參加1994年該國首次總統競選,并最終以高票當選。自此,該國終于進入和平發展時期。
  治理的改善帶來了可觀的發展紅利。繼1989年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后,希薩諾利用自己在國際上的良好聲譽,爭取到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援助,為戰后重建奠定了資金和技術基礎。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莫經濟復蘇已取得顯著成效,盡管該國仍處世界最貧困國家之列,但內戰結束后經濟出現8%左右的強勁增長勢頭,1997—2003年,約300萬人口擺脫極度貧困狀態,嬰兒死亡率下降了35%,兒童入學率上升了65%。經濟發展為希薩諾帶來更高的民意支持率,在1999年他再次高票當選。
  在居高不下的民調面前,希薩諾在權力面前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在1999年當選后他隨即表示,“出于對憲法的尊重”他將不謀求2004年的總統競選。他說,“為了應對新的挑戰,國家領導人需要盡快實現現代化和年輕化?!?BR>  相比遍布非洲大陸的終身總統制和各國總統們為保住權柄不惜修改憲法,希薩諾主動讓權顯得彌足珍貴。正如評獎委員會所言,“希薩諾不謀求第三次總統任期有助于該國政治民主的成熟,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憲政機制和民主進程比政治英雄更為重要?!?BR>  “非洲政要成就獎”的創始人易卜拉欣是出生于蘇丹的英籍富豪,在他看來非洲要走向富足,關鍵在于政要執政期間能夠不貪,為此他希望能幫助非洲政要找到“不貪就會貧困,要貪就要無限延長任期”之外的第三條道路,進而為這片長期被獨裁和腐敗陰影籠罩的大陸尋求一些希望。
  符合評獎要求的候選人數量之少和獎金數額之巨充分證明這片大陸的腐敗程度。本次評獎規定:凡是在最近三年離任的南撒哈拉沙漠的民選領袖,在任期間能夠依憲法治國都有資格參選。本來最近三年有13位政要可以入圍,但其中6人通過軍事政變上臺,希薩諾善治帶來的發展紅利及其讓權行為使其他候選人相形見絀,以至于連其子涉嫌謀殺知名記者卡洛斯·卡多佐這種丑聞都可以忽略不計。
  在某種程度上,“非洲政要成就獎”確實為善治和民主提供了動力,但重獎抗腐未必有很強號召力。以安南和六位評委組成的評審團表示該獎不會每年頒發,易卜拉欣還表示希望該獎不要局限于非洲大陸,在這種情況下,自制意識不強的政要會覺得貪腐所得要比為民造福爭取獲獎來得更有保障。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