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見證”創始人查米恩·古奇談國際合作反腐
“從監管者、媒體和“全球見證”這樣的非政府組織掌握的鋪天蓋地的證據來看,銀行不但沒有履行這些義務,反而特別愿意與貪腐官員做生意,而監管者并沒能滿足履行國際公約的要求。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要保證銀行高管本人需要為他所掌管的銀行所犯下的過失負責任?!?/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辛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5月6日,稅收信息自動交換宣言簽署儀式在法國巴黎舉行。
2014年5月6日,包括中國和瑞士在內的47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在法國巴黎簽署《稅收信息自動交換宣言》。
這是自2009年以來國際社會大規模反逃稅合作的又一階段性成果,尤其是瑞士對該宣言的簽署,被認為標志著該國將結束實行多年的銀行賬戶保密制度。在中國國內時下 “打老虎又打蒼蠅”的反腐氛圍中,這條新聞獲得了幾乎不成比例的關注和解讀。
看看數字就會發現,這樣的熱情并不奇怪:
中國央行2011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外逃的黨政干部、事業單位和國企高管為16000至18000名,攜款超過8000億人民幣。這也使中國已成為全世界資金非法外流最多的國家。
5月12日,環球網說中國向美方開出的“貪官外逃名單”已超過1000人。美國一些基層執法官員以及法律界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稱,中美應通過外交把司法合作落到實處,將外逃貪官繩之以法;同時注意貪腐資金流向國外的新特點,堵死外流贓款的監管漏洞。
那么,中國最新簽署的《稅收信息自動交換宣言》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助力于全球反腐行動?國際反腐合作的前沿又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