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加什么,我們也加什么” 嬰幼兒奶粉配方的秘密

為找到新的賣點和競爭力,國內奶粉企業都去研究國外奶粉到底添加了哪些,“國外加什么,我們也加”,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配方越多元,未必越好,“怎么添加,添加多少,怎么混合”都會直接影響奶粉的營養質量。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為找到新的賣點和競爭力,國內奶粉企業都去研究國外奶粉到底添加了哪些,“國外加什么,我們也加”,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配方越多元,未必越好,“怎么添加,添加多少,怎么混合”都會直接影響奶粉的營養質量。

嬰幼兒奶粉研發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及產品效果的研究。國外母乳庫已有超過100年歷史,美國有6個國家級乳品研究中心,每賣一磅牛奶會提取1美分用于乳品研究。中國直到2013年,才成立兩家母乳庫,數據嚴重不足。

盡管各品牌奶粉配方差異不大,若要占領市場,奶粉企業均在奶粉“可選擇成分”上大動腦筋。 (何籽/圖)

千萬研發中國“好奶粉”

一罐900g的奶粉,光看標簽,似乎可以滿足家長對寶寶健康成長的所有渴望:大腦發育、腸道健康、骨骼發展、智力開發、潛能挖掘、情商塑造……

這些渴望通過一個個新奇的名字來實現:肌醇、?;撬?、瑞護因子、DHA、膽堿、核苷酸、核桃油、α乳清蛋白、益生元。這些有著一長串名字的化學物質改名換姓,催動著價格標簽上數字的不斷增長。

眾所周知,嬰兒配方奶粉設計理念是對母乳的模擬,通過分析母乳,了解其主要成分,再將各種配方原料添加進牛乳等中,使之基本滿足嬰幼兒的營養所需。按其定義,它并無神秘之處——所有的配方奶粉都是“僅用物理方法生產加工制成的液態或粉狀產品”。

但它的出現,對無數小生命來說是了不起的福音。19世紀初之前,得不到母乳喂養的嬰兒,從降臨人世之初便面臨著死亡威脅。1915年,美國著名醫生戈斯騰博格(Gerstenberger)發明了第一個以乳為基礎的嬰兒配方,世界上的嬰兒配方食品大多由此演變而來。

按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李曉東的分析,國際嬰兒配方奶粉已經歷三個階段。第一代是基本營養型配方奶粉;第二代是加強營養配方階段,核苷酸、DHA、ARA、膽堿、益生元等被逐漸添加到配方奶粉里,它們是目前配方奶粉市場的主流;第三代是精確模擬配方階段,采用鮮奶制造工藝,液態鮮奶配方生產,保持乳品活性。

飽受奶粉困擾的中國,一直試圖為奶粉行業尋找出路。最近,中國政府及奶粉企業就發誓要開發“適合中國嬰兒成長”的“好奶粉”。

2014年5月,北京市科委將撥付北京三元集團1077.97萬元,用于“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研發項目。這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韻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