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李白與杜甫】原諒還是不原諒李白?

李白的功名心,圍繞這些的全部行為,既有文化心理因素也有其他。他的言與行成為歷史,已經不可變更,后人可以說他媚俗和庸俗,難脫戰國以來游說之士的窠臼;但即便如此也處處顯露出某種詩人的單純氣——這應該是天生的性格因素在起作用,如過分地情緒化和外露,這在處處講究中庸的中國文化里將格外刺目。

責任編輯:朱又可

獨孤明

唐玄宗的一個女婿,叫“獨孤明”?,F在姓“獨孤”的可能不多,至少沒有聽說過。唐代這個姓氏可能不少,如著名的文章大家、詩人獨孤及——他與李白同時代,兩人有文字之交,寫過《送李白之曹南序》。關于獨孤明的記載不多,只知道他是信成公主的男人。如果不是因為李白,可能今天誰也不太注意這樣一個人了。說到李白的時候往往要提到獨孤明,這個人對李白曾經很重要,當年提攜過他,與之有過一些交往。李白大半為了個人的發展才跟他往來。

李白在失意的時候給獨孤明寫了一首《走筆贈獨孤駙馬》的詩,回憶他們的友誼和分別后的苦惱、淪落,以及仍然希望對方能夠助他一臂之力的心情。這里說的“獨孤明”,就是借其表面字意:一個人既要“孤獨(獨孤)”,還要“明”。“孤獨”是一個基礎條件,一旦失去了它,“明”也就失去了?,F在好多人恰好相反,不是尋找那種狀態,而是極其恐懼孤獨、害怕寂寞。一般人有了專業成就還大不滿足,還要做一個聞人,并以此為榮,習慣和得意于這種生活。但是他失去了“獨孤”這個基礎和條件,也就喪失了強大的發現力和感受力,沒有了“明”。

一個人只有生活在個人的、有所隔離的封閉空間里,才會有一些完全不同的、極其偏僻和深入的發現。既要“獨孤”又要“明”,講的就是清晰和洞徹,是距離的功用和能量——他不再是一個攪在一團世俗生活中的人,而是一個目擊者和思悟者。思悟和思考還有區別,悟是冥思玄思,是心的力量而不盡是腦的力量。世界太大太復雜,需要生活在其中的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辨析、思索,時刻保持強大的理性。擁有清澈的個人世界,同時還要擁有一個混沌的個人世界,這樣的人才會超越一般的智慧。

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獨孤明”。

兩次進長安

莊子有句話被很多人引用過:“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