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和“解放思想”梁啟超及其周邊話題

梁啟超本質上是個新聞人物,他做學術其實是從現實出發。梁啟超涉及到的面太多,事事他都插了一腳,但很多東西都是開了一個頭,沒有做下去。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電影《建黨偉業》中,巴黎和會前夕,站在歡送中國代表團的隊伍里,梁啟超(右,張家輝飾)對顧維鈞(左,陳道明飾)說:“你們身后站著四萬萬同胞。”顧維鈞神情凝重:“弱國無外交。” (CFP/圖)

梁啟超本質上是個新聞人物,他做學術其實是從現實出發。梁啟超涉及到的面太多,事事他都插了一腳,但很多東西都是開了一個頭,沒有做下去。

2014年4月,解璽璋新著《君主立憲之殤——梁啟超和他的“自改革”》出版。書中,梁啟超的政治求索被追溯到19世紀初由洪亮吉、龔自珍開始的“自改革”。

解璽璋認為,龔自珍在1814年前后提出的“自改革”,是對王安石“改易更革”的化用,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始前,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問題意識的體現。按照孔飛力在《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中的概括,當時清帝國面臨的問題是:怎樣使因恐懼而變得小心的統治階層重新獲得活力,以對抗權力濫用;怎樣控制大批受過教育卻不能被吸收到政府中來的知識精英;怎樣通過一套相對狹小的官僚機構來統治龐大而復雜的社會。

“自改革”推動了清代學術變革及洋務運動,后兩者卻最終被1894年的甲午戰爭證明失敗。梁啟超時代隨即開始。1897年,湖南時務學堂24歲的總教習梁啟超是中國政壇上毀譽參半的明星。1898年到1912年,他作為“戊戌變法”失敗后清廷通緝的要犯流亡在外。1912年到1917年,他是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財政總長、幣制局局長,而后退出政壇。1918年以中國赴巴黎和會代表團非正式顧問的身份赴歐。在巴黎期間,梁啟超把章宗祥與日本簽訂秘密借款合同、陸徵祥將在和會上簽字的消息電傳給林長民、汪大燮。

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在與親友往來的書信中,梁啟超例數了政權更迭帶來的亂象:

“黨人紛紛搶機關、搶飯碗。北京一萬多災官,連著家眷不下十萬人,飯碗一起打破,神號鬼哭,慘不忍聞。”

寫這些信的時候,啟超正因“歷史關系”,“郵電往來常被檢查”。

梁啟超一生隨中國轉型浪潮沉浮。政敵自不必說,即便朋友,對他的評價也常毀譽參半。對解璽璋而言,梁啟超就像一座山,他一直在那里,但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有時從這個角度看見,有時從那個角度看見。

1979年,在大學的中國新聞史課堂上,因為選作“梁啟超和《時務報》”的論文,解璽璋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把梁啟超主持下的69冊《時務報》通讀一遍。從第二期連載至第二十幾期的《變法通議》,讓1970年代末的學術青年極為震動——歷史螺旋狀向上,中國又處于新一輪“自改革”的起點。

1980年代,解璽璋一度想研究梁啟超的文學主張,但他發現,梁啟超的文學主張是他不能接受的。當時都反對“文藝為政治服務”,而“梁啟超是這個東西的祖師爺”。

1995年,北京開世界婦女大會。借“世婦會”東風,解璽璋受邀寫一本《中國婦女向后轉》。當時各地報刊熱烈討論中國還沒有淑女,再之前《渴望》熱播,“劉慧芳”紅遍大江南北。“向后轉”從這些時代癥候出發,討論晚清自1949年之后中國婦女觀念的變化。解璽璋與梁啟超“那伙人”不期而遇——梁啟超認為中華民族的自新有一半責任在婦女身上,有新女性,才會有新母親,有新母親,才會有新民。

2008年,有人從美國國會圖書館拍回一兩萬張晚清老照片,想做一套以“絕版”命名的“圖說”叢書——絕版袁世凱、絕版李鴻章、絕版恭親王……解璽璋接下了《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