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憂郁”之外的自殺原因
自殺是社會環境因素與精神因素相互影響所導致的結果。一些農民自殺的原因經常不是近于奢侈的“憂郁”,而是更為現實的“老無所依”、“老無所養”和“活不下去”。我們關注自殺的憂郁動機時,千萬不要忘記自殺還有憂郁之外的原因。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孟宇
自殺是社會環境因素與精神因素相互影響所導致的結果
牛津大學教授考伯(Richard Cobb)在《發生在巴黎的那些死亡》(Death in Paris)一書里說,自殺是“人最隱秘,最難以猜透的行為”。自殺可以是逃離看似無解的感情、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最后手段?,F代社會一般把自殺視為一種心理異常的結果,因此往往從當事人的“心病”去尋找自殺的動機,甚至自殺者自己在遺言或遺書中也會說這樣的動機,“憂郁”和“壓力”便是最普通的心病說法。
但是,英國歷史學家莫里賽(Susan K. Morrissey)在對沙俄時期自殺問題的研究(Suicide and the Body Politic in Imperial Russian)中指出,只是從“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