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又到“制禮作樂”時
從目前情勢看,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社會轉型還將繼續,傳統社區進一步解體,飲食、居住、人際交流等基本生活方式會有更多改變。這當然就需要一種新的文化形態,需要一套新“禮樂”。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孟宇
容忍多元價值,提供更有深度和更加優雅的精神生活
梁漱溟曾說:“文化不過是一個民族生活的種種方面。”如是,則其必應與生活的實際相調和。今天中國人的生活已不是百年前的模樣了。我們從一個以農村和耕讀為基調的社會,轉變成了一個以城市和工商為核心的社會。它驅迫各類資源迅速向大都市集中,也使得社會組織形態和人際關系發生了根本改變:大量人口離開祖輩世居的小社區,身不由己地卷入大規模的社會流動。與面對面的傳統社區不同,新的人際關系常是不穩固的、臨時性的,有時甚至還是抽象的(比如我們要時時面對的“國家”、“民族”)。一般情形下,大家不再彼此深度卷入對方的私生活,人際界線日益分明。
最近二十年,這種情況更加明顯。隨著社會轉型加劇,我們過去許多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遇到激烈挑戰,令人無所依從。這種轉變又不是同步的,不同人群和地區之間存在著時間差。不少中小城市和農村仍流行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