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新形勢下的幾個現實問題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王逸舟談當前中國對外關系

以人為本的外交服務對象更多的是普通的中國游客、留學生、打工仔,而不是那些大公司和利益集團。外交部門如何實現以人為本、外交為民,避免出現國內一些政府官員的“傍大款”現象,尤其是在一些公司為外交部門提供贊助的時候,需要認真思考、總結和反省。

責任編輯:曹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據《京華時報》2014年5月5日報道:5月4日,習近平主席和北大學生座談,他告訴在場的國際象棋冠軍侯逸凡:“回頭給外交部的官員們好好上上課”,讓他們也從棋局中學學博弈的道理和方法。

目睹當前中國外交面臨的種種新問題和新挑戰,南方周末采訪了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王逸舟。

中國決策缺乏細致全球規劃

我們看(中國的)各種重大規劃和設計,發現其重點仍在于國內。中國決策和戰略思維還是向內看比較多,向外看相對少,尤其缺乏細致的全球規劃。

南方周末:習近平主席為什么要讓侯逸凡給外交部官員而不是其他部門官員上課?請具體說說。

王逸舟:首先這個段子我不敢肯定,我看到完全不同的說法:讓(侯逸凡)給他們(外交部)指導棋,讓他們會“博弈”,這也是一種說法。所以說具體只有當事人才能回答你。

但是現在很顯然,我們從最高領導到軍方到外交,都在面臨很多新的情況:

過去每次(出國)就這么多人,現在出去(多)是好事情,但是同時也涉及怎么樣能夠保護他們的問題。

或者(再比如),中國(過去)沒有重視海洋,但是現在習近平提出了海洋強國目標,這是好事情,但同時你目標又要實現,又不是單獨你自己的海,所以就會產生一些糾紛問題。

過去中國沒有能源出口問題的,毛澤東時代基本上能源都是自保的,所以沒有外交問題;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鐵礦石進口國,所以又有一個能源戰略的外交問題。

這些問題用我們的話說都屬于大國,特別是中國從一個區域性的大國,向全球大國邁進的時候,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多。但是處理這些問題,就會使中國人得到提升,也會使我們領導人獲得全新的視野和手段。

我覺得這是一個歷史必然,是必由之路。我覺得他們也有很多觀念在調整,你也可以找出來,需要創新,需要斟酌,需要自我糾正。如果單純具體某一個部門,打他的板子,好像也不對。新的情況出現了,我們的觀念我們的手段,遠遠地跟不上,怎么辦呢?糾錯適應然后再提升。

此外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看(中國的)各種重大規劃和設計,發現其重點仍在于國內。中國決策和戰略思維還是向內看比較多,向外看相對少,尤其缺乏細致的全球規劃。目前,中國雖然已經迅速成長為大國,但仍然年輕,在心智育成、權力運用、戰略設計方面,仍然處于比較初期的階段。

外交要轉變到為老百姓服務

我們的體制機制,外交的觀念,外交的本身包括各種現有的安排對中國在全球走出去是不夠的。一定要與時俱進。

南方周末:你提到外交體制需要改進。除了更多投入、增編制、提高其在政府序列中的地位之外,外交體系內部的改進還需要具體的措施?

王逸舟:實際上,立竿見影的,王毅已經嘗試一些,比如說李克強總理這次在非洲也提到,要建立全球呼叫系統。什么叫全球呼叫系統?我們在全球世界各地,對我們在當地也是保護,過去沒有聯網,現在爭取能夠全球呼叫,信息的及時通達,預警時候我們自己解決或者協調當地政府解決,這是他的一個設想,這是當下正在建立嘗試的,實際上叫做全球呼叫中國系統。

另外我覺得加強三大部門軍方、商務、外交之間的協調很重要,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