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胞弟死于莫斯科中山大學權力斗爭?
米夫聯合王明,打擊和迫害瞿秋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隨瞿秋白來蘇聯求學的瞿景白,也成了陷害的對象,不明不白地“失蹤”了
與其說瞿秋白擋住了王明的路,毋寧說瞿秋白擋住了米夫的路。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國共兩黨的許多名人、要人都曾在這里學習。 王明自中山大學畢業后,取得了米夫的信任,留校任教
瞿秋白的理論權威地位,成為中山大學校長米夫上升道路上的絆腳石。米夫聯合王明,打擊和迫害瞿秋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隨瞿秋白來蘇聯求學的瞿景白,也成了陷害的對象,不明不白地“失蹤”了
瞿秋白的二弟瞿景白(1906-1929) 采自《瞿秋白畫傳》
從東方大學到中山大學
1925年前后,有許多中國人在蘇聯的所謂“大學”里留學。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簡稱“東方大學”)就為中國“培養”了不少革命干部。東方大學開辦于1921年秋,是一所專門培養革命干部的政治學校。學校為蘇聯東部地區培養民族干部,也為東方各國培養革命人才。學校有蘇聯部和外國部。外國部設有中文、朝文、日文、土耳其文、法文、英文等七個班。共產國際派代表參與對學校的領導。瞿秋白第一次赴蘇期間,曾應聘為東方大學中國班教授,講授俄文并擔任理論課的翻譯。當時,這個班的學生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肖勁光、王一飛、彭述之、柯慶施等四十多人?!f起來,這些人都算是瞿秋白真正意義上的學生。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其時正是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都與蘇聯打得火熱。為“紀念”孫中山,也為了更好地“支援”中國的革命,蘇共決定在莫斯科開辦一所以孫中山命名的大學,為中國革命培養更多的“人才”。是年秋,學校開學,首批有三百多名中國學生入學。學校開辦時,全稱是“中國孫逸仙勞動大學”,簡稱“孫逸仙大學”或“孫大”。1927年,國共分裂后,又改名為“中國孫逸仙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但人們習慣上總是稱之為“中山大學”或“中大”。中山大學開辦后,原東方大學的部分中國學生轉到了中山大學。國共兩黨后來的許多要人、名人,都曾在中山大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