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國家鐵塔公司”
在海外流行的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在中國為什么這么難?主管部門推了十年都無法真正落實的共建共享,在鐵塔上小試身手,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國家鐵塔公司將引入民資。
在海外流行的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在中國為什么這么難?主管部門推了十年都無法真正落實的共建共享,在鐵塔上小試身手,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國家鐵塔公司”尚未誕生,就已連續遭遇電信從業者、觀察者的口誅筆伐。質疑的焦點在于,“國家鐵塔公司”是否會成為一家新的超級壟斷央企,是否會阻礙競爭。
但很快,工信部在2014年4月30日發出公告,“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
鐵塔是指信號發射塔,高度通常在10米以上,基站架設在鐵塔上可提高信號覆蓋效果。而電信基礎設施包括了鐵塔、桿路、基站、傳輸線路、管道、室內分布系統等,鐵塔只是其中一部分。
工信部的公告澄清了此前關于“國家鐵塔公司”將接管基站建設、成為中組部任命一把手的第54家央企的傳言,也讓人們對“國家鐵塔公司”即將帶來電信“網業分離”的期待落了空。
“共建共享”十年難
中國電信基礎設施共享共建的提法始于2005年7月,當時的中國信息產業部發出通知,要求相關企業本著有效利用、節約資源、技術可行、合理負擔的原則,實現電信管道、電信桿路、通信鐵塔等電信設施的共用。已建成的電信管道、電信桿路、通信鐵塔等電信設施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將空余資源以出租、出售或資源互換等方式向有需求的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開放。
而真正行動起來是在三年后的2008年。
2008年8月27日,中國國家審計署的一份工作報告顯示,2002年至2006年,中移動、電信、聯通、網通、鐵通5家企業累計投入11235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重復投資問題突出,網絡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纜利用率僅為1/3左右。運營商之間資源共享的呼聲隨之而起。
一個月后,工信部和國資委聯手推出《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要求已有鐵塔、桿路必須共享,新建鐵塔、桿路必須共建,禁止租用第三方設施時簽訂排他性協議。
通知同時還表示要逐步建立電信基礎設施資源數據庫,以利于企業間開展共建共享,同時也對企業以往報送信息進行驗證;處罰措施包括,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可建議其上級單位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分,對因此被撤、免職人員,三年內不得任用。
當時正是電信重組、3G建設啟動前夜,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來得正是時候。
同一年,全國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領導小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