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溫】道不同不相為謀

《周秦道論發微》是張舜徽著,中華書局于1982年出版的書。重溫經典:專制君主政治,以術御天下,導演了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之慘劇。然此,實有咎于那些援道入法,或援道入儒的士人,以“君人南面之術”對帝王的教之啟之。

責任編輯:劉小磊

張舜徽。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專制君主政治,以術御天下,導演了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之慘劇。然此,實有咎于那些援道入法,或援道入儒的士人,以“君人南面之術”對帝王的教之啟之-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道”。這個“道”,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

道作為一種出世的人生哲學,強調的是“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這樣的人生哲學,據說是春秋時期的一些舊貴族,因不堪忍受劇烈的社會動蕩,在遁跡山林之中體悟出來的。持有這樣的人生哲學的人,當時就被稱為“道家”。

然而,道家者流,后來居然在與大自然的“合一”中,體悟到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天地之道”,便從此不甘寂寞,重返社會及政治舞臺,本著“道法自然”的精神,立志要在現實政治中,推衍它的“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然之道;反正只要恪守“無為而無不為”,“全性保真”就不一定要在遁跡山林中來實現。

但是,道家者流并沒有什么政治資本可以憑借,便只得把他們那套“無為而無不為”的方法,傳授給“時君世主”。張舜徽先生的《周秦道論發微》(以下稱《道論》),專就“道”為“君人南面之術”立論,論說備至。所謂“南面術”,就是帝王的統治術,以“無為”為宗旨。

“無為”就是道家“以卑弱自處的理論”。(p23)帝王為什么要“以卑弱自處”呢?這是因為,卑而后能上,弱而后能強?!独献印吩唬?ldquo;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卑)之,故能為百谷王。”又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也。”凡此,皆取譬于水。但是,帝王如何才能做到卑弱呢?據張先生說,就是要“裝糊涂”?!独献印吩唬?ldquo;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這里,“昭昭”和“察察”,都是精明態;而“昏昏”和“悶悶”,都是糊涂相。

我們知道,常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喜歡自作聰明。這一點,古今相當一致。一般的人,但凡聽到人家說他聰明,總會暗自高興,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聽到人家說他笨,就會感到受了莫大的侮辱,忍不住要火冒三丈。正因為常人有這樣的弱點,真正聰明的人就要裝糊涂了,所謂“大智若愚”。其實,不過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設了圈套讓人往里鉆。

“主道的實質,便不外一個‘裝’字。”(p12)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韻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