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APEC代表:“代表臺灣向大陸傳達了善意”
乘坐臺灣的行政專機,企業家施振榮前往澳大利亞,作為臺灣的代表,參加了APEC會議。會后,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了他與胡錦濤的互動與交流
乘坐臺灣的行政專機,企業家施振榮前往澳大利亞,作為臺灣的代表,參加了APEC會議。會后,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了他與胡錦濤的互動與交流
施振榮
擔心說錯話
南方周末:你過去一直強調政治中立,2005年的時候你曾主動請辭“國策顧問”。這次你為什么愿意代表臺灣出席APEC會議呢?
施振榮:去年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出席了APEC會議,各界輿論評論都不錯。我本身沒有政治色彩,整個APEC又是一個經濟的論壇。一方面我由企業界出身,純粹由經濟的角度希望為臺灣做一些事,并回饋國際社會;另一方面,臺灣的“藍”、“綠”陣營對APEC也沒有很大的爭執。
這是整個臺灣的處境,在APEC這個經濟體里面,如果臺灣派一位政治人物去參加,行不通嘛。在這種情形下,只有在商界里找人。
南方周末:出席APEC會議對你在大陸的生意有無影響,你當時有沒有考慮?
施振榮:我當然有顧忌,但我也希望兩岸有更廣泛的聯絡和更多的合作。我們現在大陸投資很多。大陸要發展,我希望大家一起來促進中國的崛起。這個本意是善的。從事實來說,我不怕。當然我怕這在臺灣成為泛政治化的議題,這一點我要盡量避免。
南方周末:像臺灣這一次在APEC會議中,受到的待遇,你是怎么看的?
施振榮:我想主辦單位對大家盡量都禮遇,都是一視同仁的,不管成員的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規模有多大,他們都是一樣的禮遇。
南方周末:作為企業家代表出席會議,主要挑戰有哪些?
施振榮:最大的挑戰當然是政治議題。我看了很多資料,經濟的都沒有問題,政治的我就想辦法盡量避免。從出發到回來,天天要開記者會,跟媒體說明會談的進度或內容。但很多媒體的提問都還是政治話題,我還是盡量回答一些我在會里面的發言,需要推動的事情,以及和經濟整合一些相關的議題。實際上我的挑戰還有,就是擔心說錯話,說錯話在臺灣有藍綠對抗的問題,對兩岸的關系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我的出發點是為臺灣好,我也期待兩岸能夠互利互惠,我的基本立場就是這樣的。但是我本身也擔心別人會有誤解,當然講話要小心。
南方周末:那回過頭來看,你這次有沒有說錯話呢?
施振榮:我很小心的,我自認為應該沒有說錯話。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就沒有辦法左右。
南方周末:陳水扁對你參加會議有什么期望呢?
施振榮:當他提名我參會的時候,我說實在是不能勝任,原因就是我實在沒有辦法面對這些政治議題。他就鼓勵我,強調我是由臺灣一步步發展出來的國際企業家,應該代表臺灣到國外去。
當然實際上我也沒有顧忌。一般所有的領袖在對話時,切入點都是政治議題,但我不談政治。在APEC的各個會員體中,我們泛宏碁集團都有一些投資與經濟活動在里面。在大陸我們現在泛宏碁集團有三萬個員工在那里。胡主席事先應該也了解我的背景,他說我是來自企業界的,經營管理有一些理念,等等,就這樣說。我感覺到很親切,他就是不觸動那些政治的議題。
回避政治話題
南方周末:你跟胡錦濤主席是在什么時候碰面的?
施振榮:第一天休息的時間,剛好旁邊沒有人陪他聊天,我就過去跟他交流。
南方周末:你是先介紹一下自己?
施振榮:當然第一個要問胡主席好啊。他說我講話的口音怪怪的,我說我是鹿港人啊,鹿港的口音,來自福建泉州。
南方周末:你當時有沒有想主動說起政治議題?
施振榮:沒有沒有。我不會主動提起政治議題,因為實質上像我個人的資料,我想國臺辦也會給他說明吧。我剛才講了,所有的對話我都不是從政治議題切入。如果真是有關政治的,也是因為我是臺灣的代表,必須代表臺灣跟大陸傳達善意。
南方周末:你當時還和胡主席聊些什么呢?
施振榮:我向胡主席說明,我經營企業的使命是什么。當年我創立宏碁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讓中國人不要再在二次工業革命中喪失機會。當時我就說我有個“龍騰國際、龍夢成真”這樣的計劃,希望我們華人在全球揚眉吐氣。主要向他報告這些事情。
南方周末:你在APEC會議上跟胡主席只有那一次互動嗎?
施振榮:會議期間有幾次跟胡主席互動,但時間都很短。因為我們在講話的時候,有時看到別人在旁邊等著,我就不好意思講太久。有時候剛聊一半,大會又宣布有下面的節目,然后就中斷了。
南方周末:你覺得通過這些互動,傳達“善意”的目的達到嗎?
施振榮:應該有吧!
南方周末:那你當時跟美國布什總統是怎么互動的?
施振榮:我說我在推動APEC數字機會中心計劃2.0,希望協助縮減成員的數字落差,請你回去請MICROSOFT 和INTEL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這個議題最不敏感。因為美國的企業如微軟與英特爾均是全球資訊產業里的領導廠商,數字落差的問題他們要負最大的責任。
南方周末:你當時在會議上是不是跟參加的很多元首都有相當的互動?
施振榮:有,不過時間都很短暫,在正式會議或者一些大會安排的正式活動,像看文化表演,之前都有短暫的一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段時間就可與元首們互動。另外就是吃飯時間,吃飯時間當然只能跟坐在旁邊的人交談。所以我就利用休息的時間,看到哪一位領袖剛好沒有人跟他交談,我就過去跟他寒暄一下。
南方周末:會議用餐是如何安排的?
施振榮:吃飯有時候一個長桌,座位由主辦方按ABC字母順序安排,由于吃飯時間長,可以有很充足的時間與坐在周遭的領導人交換意見。此外,有時候是分成小組吃飯,五六個領袖在一起,桌子比較小,大家也可以進一步地交談。
南方周末:你當時在會議上做了多少次演講?
施振榮:每個人大概都兩次,總共有兩次閉門會議,這是較正式的發言,每次每位領導人可發表五分鐘的談話。我主要談的還是要推動“APEC數字機會中心計劃”。對大會的一些議題,表達支持,及一些肯定的看法。另外臺灣還有一個“綠色APEC契機倡議”(Green APEC Opportunity)這樣一個計劃,希望臺灣能夠對整個APEC做一點貢獻。
黃色風衣剔除政治色彩
南方周末:會議合影上,你穿了黃色領子的油布大衣,那是主辦方安排的,還是你選擇的?
施振榮:事先主辦單位對今年的合影衣著也是相當保密。大衣的領邊有四個顏色可供選擇:藍、綠、紅、黃。由于選藍的、選綠的或選紅在臺灣大概都會被別人做政治的解讀,所以我后來就選黃的。我的旁邊就是新加坡總理。這些安排都是依過去的慣例。
南方周末:這次你回來的時候你的朋友,包括陳水扁的評價怎么樣?
施振榮:總的還好,因為我已盡力而為了。評價就是別人的一些看法,我是平常心來看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是人生的一個難得經驗吧!我也把我的發言及與各國領袖互動的情形跟陳水扁報告了一下。
南方周末:有報道說,你回臺后,對陳水扁有一些建議,就是今后要偏重經濟、文化的議題。
施振榮:對。我個人一直持這樣看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對世界的實質貢獻最重要。七八年前,香港的《遠東經濟評論》電話訪問我時,有一個問題,“21世紀是不是中國人的世紀?”我的回答以為,是不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以人多來決定的,而是以中國人在世界上未來的貢獻的多寡來決定的。如果我們的貢獻比美國多,在那個時候,當然是中國人的世紀。
南方周末:我看到網上對你的很多反饋,大多數都是非常好的反饋,但是也有個別,特別是在大陸的互聯網上,也有少數的網友在號召抵制泛宏碁的產品,這個你有沒有看到?
施振榮:我想少數網友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用意識形態來看,就會有這樣的問題,但如果有深入了解以后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聽到我們大陸的同事報告,應該沒事吧。
南方周末:從你這個角度來說,二十年以后臺灣跟大陸會以一種什么面目出現在這個會議上?
施振榮:我現在實在是沒有辦法想這個問題,我想良性互動最重要,大家能夠合作,推動華人在世界上的貢獻越來越多。我們的競爭力提升,就會受到大家歡迎。就是這樣一個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