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全世界公開軍力 軍費逐年增加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劉振民緊急約見聯合國負責裁軍事務的官員,向其通報:中國政府從2007年起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向聯合國申報軍費開支
“畢竟軍力透明,本質上不是強者威懾、弱者自保的問題,而是為了減少誤解,減少猜忌,增加信心”
近年來,中國軍費逐年增加 資料來源:新華社EG365/圖
中國在軍力透明的既定道路上,又邁出了標志性的一步。
?。冈拢常比?,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劉振民緊急約見聯合國負責裁軍事務的官員,向其通報:中國政府從2007年起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向聯合國申報軍費開支,并恢復參加《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申報武器進出口情況。
“就在申報截止日當天,中國政府及時提交了相關材料。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甭摵蠂密娛聞辙k公室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介紹。
在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前總秘書林國迥看來,聯合國裁軍機制“曾經缺了很重要的一塊,現在補齊了”。
聯合國表決“軍費透明”中國代表缺席
據了解,“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建立于27年前。已有超過125個國家至少向聯合國申報過一次軍費開支情況。
1980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題為“裁減軍事預算”的決議,要求所有成員國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年度軍費報告,再由秘書長匯總,呈報聯合國大會。
軍費報告內容包含了人員、武器維護和采購、技術研發等項目,在自愿基礎上,各國報告內容或詳細,或簡略。
據林國迥回憶,直到1987年底美蘇簽訂《削除中程和短程導彈條約》后,華約成員才開始向聯合國申報軍費。
中國代表團也參加了1980年的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并開始全面參與聯合國軍控合作,但始終沒把“軍費透明”提上議事日程。
1991年12月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題為“軍備透明”的決議,要求各成員國申報包括坦克、戰斗機、導彈等7大類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這就是“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制度。(詳見附表)加強軍備透明,減少對別國軍力的誤讀,逐漸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識。
“不過依然有一些發展中國家不是那么同意,因為各種原因,他們需要比較大量的武器進口,而且不愿意完全公開?!绷謬恼f。古巴和伊拉克兩國投了棄權票。而中國和格林納達、老撾、緬甸、蘇丹、盧旺達等12個國家的代表,并沒有出席表決。
“以一個弱者的心態,不透明似乎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北本┐髮W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際安全研究項目主任朱鋒評價說。
“對臺軍售”生枝節 武器進出口申報停頓
盡管對決議有所保留,1993年,中國與另外94個國家一起,向聯合國申報了1992年的常規武器進出口數據。
事實上,1980年和1991年,聯合國先后成立了兩個“政府專家組”,分別研究軍費申報和常規武器貿易申報的具體操作辦法,中國也始終派出代表參與了專家組的工作。然而,中國向聯合國申報常規武器進出口,卻在1997年戛然而止。
美國1996年提交聯合國的“1995年度常規武器登記表”,第一次以“尾注”寫明:向臺灣出口“坦克21部、戰斗裝甲車1部、攻擊直升機10架、導彈和發射架254件”。
“中國代表團立即向聯合國秘書處提出,聯合國文件中不應出現‘臺灣’字樣,否則就等于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了?!绷謬幕貞?,“但聯合國秘書處表示,無權修改各國申報的材料?!?BR> 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秦華孫直接與美國駐聯合國使團談判,美國毫不退讓。1997年美國提交的登記表再次出現對臺軍售內容,中國隨即宣布:退出《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
“聯合國裁軍事務辦公室抱持著中立的態度,不會向誰施壓,更不會批評誰不申報武器貿易?!绷謬恼f,“聯合國理解中國的原則立場,也的確一直希望中國重新申報?!?BR> 轉機出現在2006年。這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上,中國裁軍大使成競業發言指出,《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政府專家組向聯大提交的報告,已經“確認登記冊僅登記聯合國成員國之間的武器轉讓情況。有關國家也已表示,其將按照聯大決議的要求從明年起停止向登記冊登記售臺武器情況?!甭摵蠂R幬淦鞯怯泝燥@示,美國最后一次登記對臺軍售,是在2005年。
“鑒于有關國家現已停止上述做法(登記對臺軍售),中方決定從今年起恢復向登記冊提供七大類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9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發表談話說。
不過,從2005年開始,“軍購預算案”一直沒有在臺灣通過,美國就沒有向臺灣售武。而據臺灣媒體報道,美國對臺軍售很有可能在2008年恢復。
美國國務院相關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并沒有聽說中美之間就是否不再向聯合國登記對臺軍售問題達成過任何諒解。
中國國防部、外交部對于本報記者“是否有美國重新申報對臺軍售的應對計劃”的問題都未予置評。不過,一名在聯合國的中國官員分析說:“如果美國再申報,中國會再退出?!?BR>
減少猜忌 增加信心
9月18日,61屆聯大將開幕。其間聯合國秘書長將綜合各國申報的2006財政年度軍費開支,向聯大提交報告。
林國迥介紹,因為要將秘書長的報告提前散發各國,供各國研究,8月31日是申報上年度軍費開支和常規武器進出口的最后截止日期。正是趕在這一截止日期前,中國“緊急約見”聯合國負責裁軍事務的官員。
從1997年中國退出“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至今,中國軍費逐年增加,軍力逐步增強。國際社會對這些的擔憂有所增加,對中國武器出口的去向也頗多猜疑。
“面對國際社會對中國軍力發展的關注,中國做出了比以前更負責任的回應?!敝熹h教授評價說。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用“互信、互利、平等、協作”作為中國“新安全觀”的“核心”。在朱鋒看來,中國的國際安全觀之“新”,在于修正了“弱者心態”,改變了先前通過隱瞞軍備迫使對手從最大角度評估我方實力的思路,而終于建立起了“坦率以對”的“強者心態”?!爱吘管娏ν该?,本質上不是強者威懾、弱者自保的問題,而是為了減少誤解,減少猜忌,增加信心?!?BR> 而規避不必要的誤會,建立必要的信心,在后冷戰時代的國際社會,尤其在軍事大國之間,或許也越來越成為國家利益所在。
1998年,中國發布“中國國防白皮書”,從此中國每兩年發表一份“國防白皮書”。而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年6月發布的年度報告所列的主要軍費開支大國中,包括美、英、法、日、德、俄等在內,中國最后一個向聯合國申報軍費。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聯合國裁軍事務辦公室反復把軍費申報和武器進出口申報機制,稱為一種“信心建立機制”。而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提及,中國“致力于增進與世界各國軍事互信”。
“建立信心,需要全球性的參與?!甭摵蠂密娛聞辙k公室在接受采訪時說,“而中國的參與,對世界各國加強對這一申報機制的信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