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爭水:保了北京,丟了誰?

農業減產、航道受阻、飲水困難、水污染露頭……在連續干旱致上游來水減少、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日益臨近的復合作用下,這些預測分析中調水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正逐漸變成現實。也有學者認為調水利大于弊,“湖北之所以把影響描述得很大,很嚴重,主要是想爭取到更多的政策、項目和資金?!?/blockquote>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李雅娟 唐悅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正在顯現。圖為2011年受持續干旱天氣影響,丹江口水庫下游河床裸露。 (東方IC/圖)

農業減產、航道受阻、飲水困難、水污染露頭……在連續干旱致上游來水減少、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日益臨近的復合作用下,這些預測分析中調水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正逐漸變成現實。

相較很多受訪者看到的“調水工程的不利影響”,也有學者認為調水對漢江中下游利大于弊。學者認為,“湖北之所以把影響描述得很大,很嚴重,主要是想爭取到更多的政策、項目和資金。”

漢江水污染20天監控空白

短期加大下泄流量或能稀釋污染物,但無法改變漢江還會發生水污染的可能,更何況還有20天無監控的空白期。

若漢江水量能達到多年平均值,或許武漢水污染事件不會被發現。

一個多月前,武漢市政府應急辦官方微博稱,2014年4月23日,漢江武漢段水質出現氨氮超標,受此影響,武漢余氏墩、白鶴嘴等兩座自來水廠緊急停止供水。次日,該江段國棉自來水廠也停止生產。

這是繼甘肅蘭州自來水苯超標后又一起省會城市飲用水源出現危機。事件發生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作出批示。

發源于陜西省境秦嶺南麓的漢江全長1577千米,又稱漢水,系長江最大、最長的支流,流經陜西、湖北兩省,在武漢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通常,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以上為上游,丹江口至湖北鐘祥為中游,鐘祥到漢口為下游。

水污染事件事發后第三天,湖北省環保廳通報,漢江上游、湖北孝感漢川市所管轄的漢川閘和漢川泵站閘排放長期積累漬水是造成漢江流域氨氮濃度超標事件的主要原因。

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有關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據內部消息,以前漢川等地經常乘下暴雨之際向漢江偷排在閘內積蓄已久的工農業及生活廢水,“只是這一次沒有掌握好分寸,哪知雨少污水多,才惹出了大事。”據漢川、武漢兩地天氣歷史數據顯示,4月23日前后均有雨,不過只是小雨。

而上游來水少也讓水污染事件雪上加霜。據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水庫調度中心(以下簡稱丹江口水庫調度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2014年5月19日水庫水位139.93米,截至目前水庫累計來水49.031億立方米,較多年均值(71.940億立方米)偏少31.8%。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為緩解水質異常狀況,2014年4月26日,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向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遞交請示,“請求通知丹江口水庫管理局調度水庫下泄流量不小于500立方米每秒”。

讓中下游城市頗為著急的正是漢江下游“長期低于3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

2014年5月19日,丹江口水庫調度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接到請示后,該中心向水庫另一主管部門湖北省電力部門征求意見,得到的答復是“他們發來的是請示,不是調度令,我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最后,“原來計劃加大兩天的下泄流量,但實際上只維持了10個小時就結束了”。

短期加大下泄流量或能稀釋污染物,但無法改變漢江還會發生水污染的可能。

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高工程繼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漢江湖北段設有20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