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無論如何都要抵達的” 新能源“龍門客?!?
一個月前,訪問非洲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除了帶去中國的高鐵和飛機,還有光伏電站。對中國新能源企業來說,非洲是冒險者的樂園,這里偏遠、貧瘠、充滿誘惑,“水深、浪急、有魚”。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南非,“最初往往拍著胸脯信誓旦旦,隨后就會水土不服?!?/blockquote>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李雅娟
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南非發展,“最初往往拍著胸脯信誓旦旦,隨后就會水土不服”。
對中國新能源企業來說,非洲是冒險者的樂園,這里偏遠、貧瘠、充滿誘惑,這里“水深、浪急、有魚”。
這里的經濟發展水平雖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卻有著遠超于社會發展階段的法律體系;這里因經濟增長速度吸引了全球的掘金者,同時也讓各國投資者飽受社會治安混亂,警察群體腐敗,政府效率低下之患。
這里還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以及巨大的能源赤字。三年前,各國游說者終于敲開它的新能源市場大門,法國電力、意大利電力等世界一流電力公司紛紛開疆拓土,搶奪資源。
這里是非洲。
對中國新能源企業來說,這里是冒險者的樂園。打開全球的新能源版圖,眼下全世界最具增長力的新興市場,一個是最近的日本,一個是最遠的非洲。
相較中國企業大批進入而廝殺慘烈的日本市場,非洲更像是新能源世界的“龍門客棧”,偏遠、貧瘠、兇險,卻又充滿誘惑。
“倉促而匆忙”的探險
表面上看,帶著濃重中國國企風格的龍源電力(下稱龍源)三人工作組顯然不符合“冒險者”的特征。
在中國大陸,龍源背靠著五大發電集團的國電集團,是中國第一家香港上市的新能源發電企業,2009年憑借其177億元的IPO融資規模曾登頂中國“新能源第一股”。
但一萬多公里外的非洲大陸,正忙于資源開采和修橋修路。貸款、圈地、拿項目,中國國企雖然在國內長袖善舞,但在新能源的處女地非洲,優勢瞬間全無。
位于約翰內斯堡Grayston大街上的一棟并不起眼的灰色玻璃大樓是三人工作組到達當地“報到”的第一站,這是中非發展基金(下稱中非基金)南非辦公室的所在地。規模高達50億美元的中非基金是龍源打開非洲市場的合作伙伴。在龍源、中非基金和南非穆力洛可再生能源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里,三家各占46%、14%和40%的股份。
不遠處的Maude大街即是非洲大陸上最有名的“南非華爾街”,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韻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