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數十萬,效果“比不上一陣小雨” 治霾時勢造“神器”
一種農林噴灑用車搖身一變,成為政企追捧的“治霾神器”。盡管治理效果難料,但政府訂單已不斷。如此荒誕劇的背后,是企業投其所好的政府生意,更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治霾邀功。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李雅娟
用噴霧車降霾,被專家認為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作為。
一種農林噴灑用車搖身一變,成為政企追捧的“治霾神器”。盡管治理效果難料,但政府訂單已不斷。如此荒誕劇的背后,是企業投其所好的政府生意,更是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治霾邀功。
政府:“好事”變壞事
雷保平最近有點兒郁悶。
最近,這位負責環衛設施采購的科長頻頻接到媒體記者的采訪電話,他很熱心,來者不拒,慢慢地他開始躲了。“弄得我自己灰頭土臉的,受到很多批評,連同事都不理解我。”2014年5月30日,他忍不住向南方周末抱怨道。
使雷保平飽受質疑的,是兩臺總價九十余萬元的霧炮車。
這是一種車身后半部分安裝了風送式噴霧機的卡車,可將水霧化后噴出。約半個多月前,西安市新城區市容園林局購置的大小兩臺霧炮車,開上了西安街頭。重達10噸的“大家伙”在街上、在報紙版面上賺足了眼球。
據報道,經新城區環保部門測試,“霧炮”可以將空氣中的PM10濃度降低15%左右,“治霾神器”的稱號頓時傳遍全國。
作為采購負責人,雷保平也出名了。為了治霾,全國各地費盡心思,柔翼無人機、防霾操等治霾“奇招”層出不窮。如今西安出了個“治霾神器”,雷保平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
他原本以為是好事,沒料到迎接他的卻是不絕于耳的質疑聲:“治標不治本”、“急功近利”、“不把治霧霾的錢花在刀刃上”。
“這樣的采購對我來說很正常,每年環衛車、灑水車、果皮箱等等都要采購,我買設備一年就要幾百萬、上千萬,這次采購噴霧車對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