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評】垃圾焚燒新國標,難解燃眉之急
在近4年時間里,我們曾先后向28個環保部門申請過生活垃圾焚燒廠排放數據的信息公開,也對多個垃圾焚燒廠進行過調研。對比現實中民怨載道的問題,此次國標修訂未能對癥下藥,在有些方面甚至南轅北轍。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唐悅 李雅娟
在近4年時間里,我們曾先后向28個環保部門申請過生活垃圾焚燒廠排放數據的信息公開,也對多個垃圾焚燒廠進行過調研。對比現實中民怨載道的問題,此次國標修訂未能對癥下藥,在有些方面甚至南轅北轍。
2014年5月16日,《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第二次修訂版正式發布。這是13年后再度修訂,業界早已翹首企盼。國家“十二五”規劃將垃圾焚燒提到了重點發展的高度,到“十二五”末,中國將建成300座垃圾焚燒廠。然而,爭議從未停止。
新國標能否消弭爭論?總體來講,此次修訂,信息更加全面,如在爭議頗多的選址環節,需要考慮當地環境和居民的健康影響等因素,這是第一次見諸案牘;要求也更加嚴格,煙氣排放物的在線監測從“日平均值”變為“時平均值”。但顯然,與亦是最近發布、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修訂版相比,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韻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