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名嘴現在時】“你就是一個可以替代的零件”國際新聞民工水均益
這么多年,我沒變成老油條,心中還懷著對新聞的執著和追求,甚至是一往直前?!?。在央視的二十年,水均益和他的戰友白巖松、崔永元一樣,表面風光,衣著光鮮,有著“無法向外人道”的無奈。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水均益采訪普京時,普京給他的擁抱通過央視全國皆知,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們采訪時用的燈,都是向BBC借的。
馬航事件之后,我也想直接就到現場,但我走不了。寫報告、辦簽證……15天之內你能出發算你牛;
這么多年,我沒變成老油條,心中還懷著對新聞的執著和追求,甚至是一往直前;
我把心剖給你看。——水均益
對于水均益來說,央視無限龐大,但從很多技術環節上看,就是“一個小作坊”。
2014年1月17日,水均益在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現場采訪普京,這是他第五次采訪俄羅斯總統。
采訪是俄羅斯總統新聞局邀請的,因為索契冬奧會受到西方國家抵制,西方國家領導人拒絕出席冬奧會。專訪結束前,普京對著攝影機,張開左臂,給水均益來了一個擁抱。
“我都沒好意思說,那次我們是找BBC借的燈。”2014年4月30日,水均益在北京亦莊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滿是無奈。
攝像師不配燈,需要用燈,要打報告申請,運氣不好,有可能這個報告要半年后才批準。“還不如自己在淘寶上掏錢買了”。
類似的事情很多,馬航事件,水均益也想第一時間沖到現場,但哪怕動用各種私人關系,最快速拿到簽證,也要至少15天。
這次采訪普京,從得到通知,到臺里審批、拿到簽證,用了27天——他出發前一天晚上10點多拿到的簽證。
從1993年至今,水均益在央視做過很多節目。從《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到《世界》、《國際觀察》,從《高端訪問》到《360》、《環球視線》。
2014年4月,水均益的新書《益往直前》出版,書中記錄了他在央視15年的光鮮,也有15年的委屈:參與國際新聞競爭多年,面對新聞理想與現實沖突時卻有種種無奈;專訪四百多位名人政要,卻最終面對《高端訪問》被撤銷的悲哀;親歷伊拉克、阿富汗戰場,奉命必須撤退,卻被網友誤解為“伊戰逃兵”飽受唾罵……
水均益說自己什么都可以“翻篇”,都可以“忘記”,唯獨耿耿于懷《高端訪問》“被消失”。2009年新聞頻道改版,《高端訪問》莫名地漸漸消失了。“沒人通知我,也沒有人說原因,就這樣沒有了。”
在央視的二十年,水均益和他的戰友白巖松、崔永元一樣,表面風光,衣著光鮮,有著“無法向外人道”的無奈。跟崔永元選擇離開不同,“規矩”慣了的水均益還是選擇堅守央視。
“你離開這個平臺上哪兒去?你是做國際新聞的,離開央視,哪里有這樣一個平臺?”
“我把心剖給你看。”水均益攤開《益往直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1996年5月,央視主持人(左起)敬一丹、倪萍、水均益、鞠萍。1996年1月27日,《東方時空》改版,增設總主持人白巖松、水均益、方宏進、敬一丹,此后《東方時空》定位為電視新聞雜志欄目。水均益說,近二十年來,他和他的同行在“雄心勃勃”和“灰心喪氣”中輾轉,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是新聞事業的“短暫的燦爛瞬間”。
“我們一度心花怒放”
南方周末:《東方時空》的幾大總主播,現在只剩下你和白巖松了。
水均益:小白(白巖松)可能還好點,他的實力和能力放在那里。我們都說,他得當官,可他不愿意做官,他早年連一個制片人都辭了。中國的事就是這樣,哪怕你再大腕,依然是一個技術人員,一個業務干部。
但一些國內重大新聞主持機會,也不是都給他的。不是他不愿意干,也不是有人給他使絆,就好像有種無形的力量,讓他不能全面施展才華。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成為“總統采訪專業戶”的?
水均益:其實是無心插柳形成的習慣。第一次是我在《東方時空》采訪基辛格,有那個年代的優勢,比如會說外語,知道點國際的事,自然而然成了所謂的采訪總統專業戶。但我知道,很多總統接受你采訪不是因為你是水均益,是因為你是CCTV。有的人還不接受你采訪,比如奧巴馬來的時候就不接受我的采訪。
南方周末:1993年,你到《東方時空》工作。這21年可以劃成兩段,前十年,后十年。你怎么看在央視工作的二十年?
水均益:套用小白的書名,《痛并快樂著》。這當中有點點滴滴的快樂,有的甚至是很短暫的瞬間,更多是一種探索過程,一種掙扎的過程。
《東方時空》這一代人,嚴格說是中國電視新聞的一個層面,這個層面的人,都懷著對電視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